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 茶具 1956年河南省陕县刘家渠出土 高16.7厘米、口径9.6厘米 茶瓶亦称“汤瓶”。这件茶瓶的造型与陕西省西安市唐太和三年(公元829年)王…[全文]
唐 (618 - 907年) 明器 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王家坟村11号墓出土 高28.5厘米 此女俑梳球形髻,穿袒胸窄袖衫、朵花长裙,着披帛,…[全文]
商 商后期 公元前14-前11世纪 温酒或饮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37.3厘米、重4.4千克 此铜爵为宽长流,尖尾,伞形顶立…[全文]
五代十国 十国 吴越 佛教造像 1958年浙江省金华市万佛塔塔基出土 高53厘米 观音头顶花冠,冠前正中为化佛,头微低,右腿抬起,置于石座之上,左腿…[全文]
五代十国 十国 吴越 盛器 1958年浙江省嵊县富润乡出土 高3.8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7.6厘米 此盒为越窑青瓷,由盒体与盒盖两部分组成,…[全文]
五代十国 十国 吴越 盛器 浙江省宁波市出土 高7.4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5.9厘米 此钵青釉色泽莹润,外壁雕饰层层叠压的莲瓣,整器酷似一朵含…[全文]
唐 乾宁四年(公元897年) 契约 长52厘米、宽29.8厘米、厚0.4厘米 钱镠铁券是目前中国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唐代铁券实物。 此铁券形如覆瓦,上嵌…[全文]
五代十国 十国 货币 大唐通宝,南唐,直径2.3厘米;乾亨重宝,南汉,直径2.4厘米;天汉元宝,前蜀,直径2.3厘米;广政通宝,后蜀,直径2.2厘米;天策府宝,…[全文]
五代十国 五代 货币 开平通宝,后梁,直径3.5厘米;天成元宝,后唐,直径2.35厘米;天福元宝,后晋,直径2.2厘米;汉元通宝,后汉,直径2.4厘米;周元通宝…[全文]
唐 明器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出土 高36.5——42.5厘米 生肖的造型作兽首人身,兽首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全文]
唐 墓室装饰图像 1953年陕西省咸阳市底张湾唐墓出土 高195厘米、宽93.5厘米 唐代皇室勋戚和文武官吏的墓葬,为多天井墓室结构,象征重重院落的…[全文]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高32——36厘米 此套5件,均女性,着紧身服、骑马,手中木质鞠杖已朽失,但策马打球的身姿栩栩如生。马尾束起,…[全文]
五代十国 文具 1976年江苏省扬州市出土 高6厘米、口径2.8厘米、足径4.5厘米 隋唐时,北方的白瓷和南方的青瓷并驾齐驱,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全文]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食器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 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全文]
商 兵器 1965年山东省益都市(今青州市)苏埠屯出土 长31.7厘米、宽35.8厘米、重4.9千克 这件铜钺形体巨大,两面均透雕着张口怒目的人面形…[全文]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酒器 高31厘米、口径15厘米 卣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卣的基本形制为扁圆、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还…[全文]
商 兵器 1977年北京市平谷县出土 长8.7厘米 经化验,这件铁刃铜钺刃部的铁不是人工冶铸的铁,而是用陨铁锻造成薄刃后,浇铸青铜柄部而成。就世界范…[全文]
商 礼器 长25厘米、宽17厘米 在殷墟遗址中出土的铜钺大约有10余件,分为大、小两种。殷墟妇好墓中出土有2件大型钺,形状如斧,肩部有两个长方形穿,两侧有…[全文]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36厘米、长46.5厘米、宽12.5厘米、重8.5千克 铜…[全文]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照面用具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直径11.8厘米、边厚0.2厘米 镜身较薄,正面微凸,背面正…[全文]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食或盛水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43.9厘米、口径54.5厘米、重32.9千克 盂一般…[全文]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45.9厘米、口长径16.4厘米、足高13.2厘米、盖高13.2厘…[全文]
商 农具 河南省新安县玉梅水库出土 长23.3厘米、宽23.5厘米 传说神农氏时,断木为耜,楺木为耒。耒耜是木制的垦耕工具。新石器时代即把石耜作为掘…[全文]
商 农具 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长17.5厘米、宽7厘米 当时的石镰的长度多在10厘米以上,一般特征是拱背凹刃,刃两面磨制而成,多数后缘稍下垂,用来捆绑…[全文]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农具 1950年河南省安阳市四盘磨出土 长16厘米 早在新石器时代,石斧就是重要的砍伐工具或武器,一般都安柄…[全文]
商 商前期 约公元前16——前14世纪 农具 河南省郑州市二里岗出土 长16厘米、宽6厘米 铜镢最早出现于商代。整个体形呈长方形,安柄的銎部有长方形…[全文]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农具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长17厘米、刃宽8.8厘米 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中已有…[全文]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60厘米、口长88.2厘米、口宽17.5厘米、重71千克 …[全文]
五代十国 十国 南唐 照面用具 1957年安徽省合肥市姜妹婆墓出土 直径17.6厘米、厚0.3厘米 此镜背为素地,上铸“都省铜坊匠人房宗”及“官”字…[全文]
五代十国 十国 南唐 明器 1950——1951年江苏省江宁县李昪陵出土 高49.5厘米 俑高髻,脸部丰满,五官清晰,衣上罩云肩,袖口宽大,双臂左向…[全文]
五代十国 十国 前蜀 门具 1942——1943年四川省成都市王建墓出土 高37.8厘米、兽面直径29.4厘米 兽面衔环,通体鎏金。底盘为龙首,上有…[全文]
五代十国 十国 吴 生活用具 195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玉带河王氏墓出土 长17.8厘米、宽12.5厘米、高10.4厘米 此枕呈长方形,枕面中间稍凹,…[全文]
晋 西晋 公元3世纪 容器 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 高15.8厘米、口径7.0厘米、底径5.4厘米 上孙家寨汉晋墓地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后子河乡,…[全文]
南北朝 高句丽 马具 1976年吉林省集安市出土 大鞍桥宽50.5厘米、高29.8厘米;小鞍桥宽38厘米、高25.4厘米;马蹬高约26.8厘米,宽约17.…[全文]
南北朝 北朝 北齐 容器 1971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 高20.5厘米、口径5.1厘米、足径10.1厘米 此壶施黄褐色釉,釉色不均,底无釉。两肩左右…[全文]
南北朝 北朝 明器 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群出土 高31.3厘米 这件陶马塑造矫健有力,低头长嘶,仿佛在整装待发。马背有鞍鞯,长长的障泥垂在马腹…[全文]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墓中刻有墓主人生平及门第的方形石志 河南洛阳出土 长55.2厘米、宽51.6厘米、厚16.4厘米 墓志石质,志文书元羽生平。元羽…[全文]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明器 1965年河南省洛阳市元邵墓出土 高30.8厘米 这件陶俑戴头盔,身穿袴褶服,外罩明光铠,左手扶盾牌,右手原持兵器已失。陶…[全文]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明器 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草厂坡墓出土 弹琴俑高22.5厘米、歌唱俑高24厘米 女乐俑头戴十字髻,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三…[全文]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明器 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草场坡墓出土 高29厘米 这座墓内出有仪仗俑约60件,其中击鼓俑3件,吹角俑2件,击锣俑1件,是仪仗…[全文]
南北朝 北朝 (386-581年) 冠饰 1981年内蒙古自治区乌盟达茂旗出土 长19.4厘米,重87.37克 此件金步摇的牛头面和角是以范浇铸而成…[全文]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佩饰物 1961年内蒙古土默特旗美岱村出土 长5.5厘米 牌饰采用透雕技法,以变形鸟纹为主题纹饰,具有典型的鲜卑特色,应该是北魏…[全文]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39.4厘米、长47厘米 此俑作一胡人骑于卧驼上牵缰起身状,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而驼首高昂也是唐…[全文]
唐 1954年四川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 高107厘米 唐代石雕艺术偏重于佛教题材。这件唐代石刻天王像,造型丰腴挺秀,雕法圆熟精炼,糅合了黄河流域的浑厚质朴风…[全文]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1976年山西省大同市永固陵出土 门楣(2段)总长224厘米,宽50厘米,门框(仅存左框,右框为复制品)长168厘米,宽30厘米,厚22厘米…[全文]
南北朝 南朝 墓室内装饰图像 河南省邓县出土 长38.7厘米、宽18.9厘米、厚6.3厘米 凤凰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之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全文]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杨思勖墓出土 高40.1厘米 两俑均系大理石质,有贴金,多剥落。均立在方形座上,头戴幞头,身着圆领宽袖长衣,腰束…[全文]
南北朝 南朝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58年河南邓县学庄出土 长38厘米、宽19厘米、厚6.3厘米 画中四名女性服装相同,上身穿裲裆衫,下穿长裙,足登高…[全文]
晋 西晋 墓室建筑材料 1918年安徽省凤台县出土 长34.8厘米、宽172厘米、厚5.8厘米 这块砖是墓室砖,上刻“咸宁四年七月吕氏造,是为晋即祚…[全文]
三国 魏 1922年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残高112厘米,宽46厘米,厚14.8厘米 此石经又称正始石经,是用战国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刻写《尚书》、《春秋…[全文]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拜占廷 酒具 1948年河北省景县北魏封氏墓群出土 高6.7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4.6厘米、壁厚0.2厘米 这件杯非常精…[全文]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拜占庭 酒具 1970年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北魏遗址出土 高9.8厘米、口径11.2厘米、足径6.8厘米 这是北魏时期输入中国的西亚…[全文]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72厘米 此俑立于束腰台座上,双手执笏拱举胸前。戴冠,冠下有帻。从领间可看出着衣三重,内穿圆领蓝色…[全文]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独孤思贞墓出土 高89厘米 此俑立于台座上,戴盔,穿甲,围绿色颈领,领下两角外卷作云状。盔、甲均以赭黄色为主,胸部的…[全文]
唐 明器 1955陕西省西安市唐墓出土 高11——11.5厘米 此套6件,均为男性,着圆领袍、裹幞头、系腰带,盘坐或跪坐演奏。所执乐器有竖箜篌、拍板…[全文]
唐 明器 1972年陕西省礼泉县李贞墓出土 高36——37厘米 唐前期贵族墓中随葬的明器,注重表现外出活动,常见仪仗俑原群,是唐代贵族现实生活中出行…[全文]
唐 明器 1954年山西省长治市王琛墓出土 高10.5厘米 女俑俯身抱膝哭泣,似在哀悼墓主。其身上原施白粉,多已剥落。人物造型简练,着重表现心态,体…[全文]
唐 明器 俑高36.8厘米、马高40厘米 这组陶俑造型活泼生动,动感很强。驯马者右手用力地拉紧缰绳,筋腱鼓起,左膝微弯,牙齿紧咬下唇,腮部肌肉紧绷,表情丰…[全文]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63.2厘米、67.5厘米 这2件镇墓兽均作蹲坐状。一为人面,一为兽面,头上有角,形象凶猛,色彩斑…[全文]
唐 明器 1971年河南省洛阳市关林出土 高66.5厘米 唐马雕塑一改秦汉时期那种平稳古拙的风格,而以生动的高昂姿态著称。唐墓中出土的各种三彩马,尽…[全文]
唐 明器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出土 高52厘米、53.5厘米 这对天王俑皆作武士打扮,身材魁梧,头戴盔冠,身穿铠甲,四肢矫健,怒目圆睁,足下…[全文]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杨勖思墓出土 高51厘米 俑体态丰腴,头梳双股高髻,身着圆领袍服,腰束带,足穿靴,双手抱于胸前。除未戴幞头外,余皆男…[全文]
春秋 兵器 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 长60.6厘米、宽5厘米 此剑剑身满布菱形暗纹,剑谭上嵌有蓝色琉璃及绿松石。剑的表面经硫化处理,有…[全文]
唐 照面用具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直径4.8厘米 此镜是“掌中镜”,携带方便,可以随时取出整容化妆,供妇女外出之用。此镜虽小,却显示出了唐代…[全文]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西安土门村出土 高45.2厘米 女俑面带微笑,头微侧,鬓发抱面,发髻垂于额前,为乌蛮髻;身穿绿色交领小袖上衣,内有半臂,蓝色…[全文]
唐 束发用具 钗出土于陕西户县(鄠县);簪出土于河南陕县 凤形钗长33厘米,扇形钗长29.6厘米,扇形簪长29厘米 此6件,两股的为钗,有凤形钗和尖…[全文]
唐 明器 高31.4厘米、31.6厘米 双髻女俑身着圆领袒胸窄袖衫,没有开襟,为袒胸贯头式。高髻女俑身着窄袖短襦和曳地长裙,腰系长带,肩披巾帛。唐前期女子…[全文]
唐 文具 1958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唐墓出土 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 该器呈瓜棱形,内外施釉,内盛水用以注水于砚。唐代白瓷水盂很多,初唐多作敛口…[全文]
唐 文具 1957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 高7.2厘米、径14.8厘米 此砚圆形,砚面突出、无釉,以利研磨,周围是一圈存储墨汁的凹槽。砚底部由21个兽…[全文]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杨思勖墓出土 高52.5厘米 唐朝受外来文化影响,男子服装一改褒衣博带、高冠革履的传统样式,而把头戴幞头、身着圆领袍…[全文]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45.3厘米 此俑头戴幞头,微向左侧偏转,神情泰然,异常生动。身穿浅黄色翻领窄袖袍,中腰束带,为唐…[全文]
唐 日本古代银币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窑藏出土 直径2.4厘米 这枚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间(公元708——714年)。由于日…[全文]
唐 1924年天津刻经处刻本 义净著 唐初,由于朝廷的提倡和支持,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戒律松驰,佛寺中藏污纳垢,丑闻很多。因此,义净在印度等地特别…[全文]
汉 东汉 外国货币 1979年甘肃省平凉县峡门乡出土 直径5.5厘米、厚0.9厘米、重115.45克 铅饼正面凸起有鸟形纹饰,背面凹进并有古希腊文一…[全文]
唐 1932年南京支那内学院刻本 义净著 义净是唐代继玄奘之后又一位西行求法的佛教高僧。他于公元671年至695年在印度和南海(今东南亚地区)等地求法游历…[全文]
汉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84年河南新野樊集村征集 高35.6厘米,宽105.5厘米 此画像砖中部为一拱桥,桥下一人荡舟,水中鱼、龟游动。桥上两车、两…[全文]
唐 佛教供奉品 1956年陕西铜川玉华寺遗址采集 边长51厘米,莲花座直径49.5厘米,通高43.5厘米,重191.6千克 此件由方形底座和莲花座二…[全文]
唐 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发现 唐写本 作者: 玄奘口述、辩机撰写 玄奘是唐代佛教高僧。他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西行印度求法,贞观十九年(公元64…[全文]
汉 东汉 明器 1975安徽省涡阳县大王店出土 高99厘米 这件陶戏楼,胎质砖红色,外施绿釉。分4层,上层是鼓楼,第二层是舞台。舞台三面封闭,一面敞…[全文]
汉 东汉 明器 1957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出土 高56厘米 此俑头上戴帻,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全文]
汉 西汉 明器 1954年陕西省西安市白家口出土 高50厘米 此女俑长发中分,向后梳理垂背,颈后挽髻,发梢左垂,身穿交领右衽深衣,深衣褶袖内露长舞袖…[全文]
明 明刊本 李公佐著 《淳于棼》又名《南柯太守传》,是唐代传奇的代表作之一。故事通过对唐代官吏淳于棼一场梦境的描述,揭露了当时官场上腐化享乐的生活,嘲讽了…[全文]
晋 西晋 印章 印面边长2.5厘米 这件青铜印上有兽形钮,印面方形,印文为阴文“亲晋胡王”四字。 在古代中国,“胡”指匈奴,匈奴是先秦以来居住在北方…[全文]
唐 煎药用具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 通高18.5厘米、口径19.3厘米 此银锅为宽沿敞口圆底、锤击成型,通体光素。何家村窖藏出土了双…[全文]
三国 吴 明器 1967年湖北省鄂州市出土 长54厘米、宽48厘米 这件陶院落前有厅堂,后有正房,两侧有厢房;围墙有前后门,前门正上方筑有门楼,门楼…[全文]
唐 藏药具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窑藏出土 高2.9厘米、口径4.3厘米 药盒经锤揲成型,盒盖与盒身以子母口相合,均刻有花纹,盒盖中心透雕四瓣…[全文]
三国 蜀 明器 1981年四川忠县涂井出土 高54厘米 这件陶俑头梳高髻,带笄,有簪花4支,额前饰一朵大花,身穿长裙,紧袖、束腰。左手持簸箕,右手持…[全文]
唐 日本森氏旧藏抄本 苏敬等人编撰 本草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对药物的统称。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玉石、草木、虫兽都可入药,因为草类为多,故对药材多称本草。《新修本…[全文]
三国 魏 照面用具 1987年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直径15厘米 这件铜镜主纹饰是浮雕的神人和龙、虎等兽类。这类镜子,从东汉中期开始出现,一直流行到三国前后。[全文]
唐 宗教用品 1944年四川成都市望江楼唐墓出土 长30.5厘米,宽34厘米 此经咒为蚕纸,质薄呈半透明状,中央为一小方栏,栏中有一菩萨坐于莲座上,…[全文]
汉 东汉 于阗货币 192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北阿克斯比尔旧城出土 直径2.4厘米、厚0.4厘米、重14.9克 此钱的背面有一圆圈,圈内饰一马像…[全文]
唐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53年陕西省咸阳市底张湾唐墓出土 高113厘米、宽54厘米 唐代绘画保留下来最多的是壁画。石窟、寺观的壁画偏重于佛教内容,墓…[全文]
南北朝 南朝 茶具 福建省福州市出土 托直径约16厘米,盏直径约12厘米 这件器物由上部的碗盏和下部的托盘组成。汉代至南朝时期,人们喜好饮粥茶,即将…[全文]
唐 原碑今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拓本纵38厘米、横23厘米 此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为柳公权64岁所书。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刚健,神韵清雄,…[全文]
南北朝 南朝 酒器 1965年江苏省镇江市出土 高22.3厘米 这件鸡首壶为盘形口,肩部塑两个鸡头,细颈,柄双身一体,圆腹,肩部有两个方形桥状钮。通…[全文]
唐 拓本纵27厘米、横13.4厘米 颜真卿书,原碑今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传世墨迹及碑刻达数十种。其书法…[全文]
晋 东晋 明器 1955年江苏南京出土 高33.7厘米 这件女俑头戴巾,上身穿窄袖襦,下穿及地长裙。 三国两晋南北朝女性的一般服装主要有袍、襦…[全文]
唐 拓本纵32.6厘米、横20厘米 欧阳询书原碑今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这是欧阳询(公元557——641年)的代表书作,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刻石上碑…[全文]
晋 西晋 明器 1964年江苏南京板桥镇出土 男俑高20.3厘米,女俑高24.1厘米 这两件瓷俑都是灰色胎,釉已完全脱落。瓷男俑呈跪坐姿,额头突出,…[全文]
明 明刊本 元稹著 《莺莺传》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是唐代传奇小说成熟期的作品。在唐朝以后的戏曲、曲艺中,《莺莺传》多次被改编演出,元代王实甫改编…[全文]
晋 西晋 明器 1958年湖南长沙金盆岭出土 高22——24厘米 这些陶俑同出土于一座墓葬中,墓葬主人是西晋的一个县令。该墓一共出土29件陶俑,其中…[全文]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建筑材料 山西省大同市出土 直径15.5厘米 瓦当正面作井字格,上下左右四格内书写“传祚无穷”四字。“传祚无穷”表达了北魏统治者…[全文]
晋 十六国 建筑材料 河北省易县出土 直径17.5厘米 瓦当残缺,瓦面中有凸起的圆芯,以圆芯为中心划成8个扇形格,每格中有一字,为“大秦龙兴化牟古圣…[全文]
唐 1961年陕西省乾县永泰公主墓出土 高155厘米、宽66厘米 这两幅仕女画选自唐永泰公主墓的石椁,线条流畅,清晰简洁,丰美秀雅的面庞是唐代女子典型的脸…[全文]
晋 十六国 建筑材料 1954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长15.5厘米 羌族人石勒原是刘姓赵国的官员,以后自己另建赵国,史学家用前赵和后赵区别之。后赵都襄…[全文]
南北朝 南朝 吐痰用具 1954年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高12厘米 这件青瓷印花唾壶浅灰白色胎,从口至腹下部施淡黄绿色釉,有开片。有盖,盘形口,垂腹,圈…[全文]
唐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57年陕西省长安县郭杜镇执失奉节墓出土 高115.5厘米,宽69.5厘米 舞女头梳高髻,身穿敞胸窄袖衫,下着红白长褶裙,手执…[全文]
晋 东晋 插置蜡烛器具 1976年江苏镇江出土 长17厘米、高14.7厘米 青瓷羊呈昂首跪卧姿态,全身施晶莹的青色釉,在羊的头部和身上点缀着几处褐色…[全文]
晋 东晋 酒器 1969年江苏镇江出土 高15.6厘米,盘径7.1厘米,底径10.3厘米 这件鸡首壶是盛酒器,盘形注入口,细颈,扁圆…[全文]
晋 明器 直径9.8厘米 这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模型明器。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中,猪圈、羊圈、鸡鸭笼等模型明器并不少见,皆汉代以来在葬俗中表现庄园经济的一种风气。[全文]
南北朝 南朝 盛水或盛酒器 传河南上蔡出土 高49.5厘米,腹径31厘米,口径16.6厘米,足径16.3厘米 这件青瓷莲花尊侈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全文]
商 商前期 (前1600-前1300年) 炊器 1974年河南郑州杜岭出土 通高100厘米、口长62.5厘米、口宽61厘米,重86.4千克 此鼎是目…[全文]
夏 二里头文化 打击乐器 1974年山西省夏县东下冯出土 长66.8厘米,宽28.6厘米,孔径6厘米 石磬呈三角形,经打制而成,器表粗糙,上方有一圆…[全文]
夏 二里头文化 占卜用具 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 这片卜骨为一块羊肩胛骨,其用途是为卜问吉凶。在羊骨被钻凿和烧灼后,反面会出现一些裂纹,巫师便根据这些纹路…[全文]
夏 二里头文化 礼器 1974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 长11.3厘米、刃宽7厘米 器呈长方形,弧刃,顶端有一圆穿,两侧装饰齿牙。 在中国上古…[全文]
夏 二里头文化 铸铜模具 1974年山西省夏县东下冯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些石范为磨制而成,是复合范,分为上下两部分,左右各一,共4块,用时对合在…[全文]
夏 河南省临汝县煤山出土 此陶片为夹砂灰陶,从其厚度看,当为瓮一类大型器物的残片。器表所遗留的符号,系刻划而成。[全文]
夏 二里头文化 酒器 1972——1973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 高20厘米、腹宽15.5厘米、重0.6千克 这件陶盉为浅灰色泥质陶制成。浅灰色是…[全文]
夏 二里头文化 饮酒器 1984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 通长14.5厘米、高13.5厘米、重0.75千克 器流、尾较长,无柱,束腰,平底,镂空鋬,…[全文]
夏 二里头文化 炊器 1973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 高20.5厘米、口径20厘米、重1.72千克 此陶鼎由褐色夹砂陶制成,腹部饰有方格纹,三足外…[全文]
汉 装饰品 1980年吉林省榆树县老河深出土 总长15.6厘米、外径最宽处9.2厘米、最窄处5.9厘米、厚0.3厘米 此器物每节呈困环状,中间有一开…[全文]
汉 西汉 湖北省秭归县出土 长13.3厘米、宽5.5厘米 虎是古代巴人的崇拜物。巴人起源于清江流域,商周时期主要活动于三峡地区。至汉代,其后商还在这一带生…[全文]
汉 195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县出土 通高57.2厘米,面径90厘米,底径87.5厘米 此鼓由鼓面、胸、腰、足4部分组成。鼓面大于鼓腰,有面檐伸出鼓胸之…[全文]
汉 西汉 文具 195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出土 高5厘米、长15厘米 这件铜水盂是研墨时向砚内注水的砚滴。中国古代的砚滴多取与水有关的动物形象,…[全文]
汉 西汉 盛酒器 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出土 高30.5厘米、底径17.7厘米、口径11.5厘米 战国秦汉时期,江南和岭南各地居住着众多的越人…[全文]
汉 西汉 殓服 193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楼兰遗址出土 楼兰城筑于西汉末或东汉初,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重要一站。早期楼兰墓葬分布于罗布泊北部的孔雀…[全文]
商 (约公元前16-14世纪) 铸铜陶范 1954年河南省郑州市南关外出土 长23厘米、宽24厘米 陶范所用泥土经淘洗、沉淀与捣杵,并掺入一定比例的…[全文]
商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熔铜工具 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目前在中国发现最早的坩埚残片是夏代的。河南郑州、安阳等地发现了完整的商代坩埚。郑州发现的有3…[全文]
商 商后期 商王武丁时期 礼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长27.8厘米,援长15.8厘米,穿径0.5厘米 玉援呈青黄色,长条状,通体…[全文]
商 1975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 长42厘米、直径21.3厘米 这些陶排水管是建筑物周围的泄水设施,为圆筒形插口式,一端较粗,口大,平沿。另一端小口,可…[全文]
商 礼器 1974年湖北省黄陂县盘龙城出土 约长62厘米、援长48.8厘米、胡长10.1厘米 此戈玉色驳杂,器型巨大。戈援狭长,有中脊与上、下刃,前…[全文]
汉 西汉 1978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 残长7.4厘米、宽6.8厘米 扶风麻纸原料为麻类纤维,呈乳黄色,有较多的麻纤维束和尚未完全打散的麻绳头,组织松散,纸…[全文]
汉 西汉 生活用品 1972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出土 长70厘米、宽13厘米、高36.4厘米 器形似马鞍,左右两端上翘,各铸一圆雕立牛,体态雄健,肌…[全文]
汉 西汉 佩饰物 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出土 高4厘米、宽6.5厘米 一牛作站立状,一人以绳缚牛颈,二人双手抓住牛尾。这三人服饰相同,均梳银锭式高髻,戴…[全文]
汉 西汉 佩饰物 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出土 长17厘米、宽8.5厘米 此铜扣表现了虎牛之间你死我活紧张搏斗的瞬间场面。[全文]
汉 西汉 佩饰物 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出土 长13厘米、宽10.5厘米 这件扣饰生动地表现了一只猛虎背负一只受伤之鹿而行走的形象。鹿性情温顺,在滇国青…[全文]
汉 西汉 印章 1955-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高1.8厘米、边长2.3厘米、重89.5克 此印为金质,蛇钮,印钮与印身为分铸后焊接而成,印…[全文]
汉 西汉 1955-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通高43.5厘米,盖径16.8厘米,底径21.8厘米 此贮贝器器身作筒形,中束腰,腰部有对称虎形耳一对,…[全文]
汉 西汉 佩饰物 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出土 直径12.3厘米 此铜饰的中央原应嵌有一宝石扣,周围还镶有小圆点绿松石。铜饰边沿铸出互相缠绕的猴子20只,…[全文]
汉 西汉 1955-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通高51厘米,盖径32厘米,底径29.7厘米 此器出土时器内贮贝300余枚,上铸圆雕立体人物127人(残…[全文]
汉 西汉 1955-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残高40厘米 此器原由重叠的两鼓组成,出土时上鼓已残,下鼓鼓口铸有立体人物、牛马等,胴、腰间铸4环耳,器…[全文]
唐 佛教造像 甘肃省安西县榆林窟的传世品 高15.8厘米,宽7.5厘米,厚3.9厘米 这件造像为便携式佛教用品,用两片象牙雕成,由合叶相连,可开合。…[全文]
汉 东汉 明器 四川省成都市东山灌溉区出土 高67厘米 鹤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仙人的骑乘,也是长寿的象征。这件陶鹤双足直立,曲项昂首,似乎在向天鸣唳,…[全文]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蒸食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68厘米、长103.7厘米、宽27厘米,甑高26.2厘米、口…[全文]
汉 东汉 明器 1957年陕西省长安县三里村出土 高23厘米 道教源于巫术、神仙方术,萌芽于西汉晚期,东汉后期已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得到愈来愈多的人…[全文]
清 晚清 汉代无名氏作 这些诗歌是汉代文人在乐府民歌影响下写作的五言抒情诗。梁太子萧统选其十丸首编入《文选》“杂诗”类,标题为“古诗十九首”。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全文]
汉 西汉 医疗器具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刘胜墓出土 口径27.6厘米、高8.3厘米、底径14厘米 此盆敞口、沿外折,浅折腹,假圈足。口部和底部各有…[全文]
汉 东汉 墓室内装饰图像 画像石于山东省微山市两城出土 长94.5厘米、宽91.5厘米、厚24厘米 石刻画像共分3层,中层是针灸图。图左面有一个人面…[全文]
商 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酒器或温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废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67厘米,足高25厘米,重18.45千克 妇好墓同出3件大方…[全文]
汉 东汉 文具 1974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郊出土 高6.2厘米、直径3厘米 此墨呈松塔形,黑腻如漆,烟细胶清,手感轻而坚致,虽埋藏地下近二千年,…[全文]
汉 西汉 文具 1978年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出土 长21.5厘米、宽7.4厘米 此砚盒木胎,盖内外髹赭漆,内有长方形凹槽可扣住石板砚,有方形凹槽可扣…[全文]
汉 东汉 明器 1958年河南省荥阳县出土 高77厘米 汉代贮粮主要用仓、廪,仓用于储藏未春之谷,廪用于储藏己春之米,所以仓一般比廪要大。为了通风防…[全文]
汉 东汉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54年四川省成都市扬子山出土 高36厘米、宽42厘米 此砖画像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弋射图,两弋者张弓仰射,其所使用…[全文]
汉 东汉 明器 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高15厘米 汉代的肉畜主要是鸡和猪,鸡、猪的饲养地区很广,一般以圈养为主,规模虽小,却是人们肉食的主要来源。这个陶…[全文]
汉 东汉 明器 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高15.5厘米 此陶猪圈模型由圆形围墙构成,围墙上有宽檐以保护墙壁,圈内卧猪。猪圈外高台上架筑厕所,下部与猪圈相通…[全文]
汉 东汉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54年四川省彭县出土 高28.4厘米、宽38.3厘米 此画像砖反映了酒肆酿酒和销售的情景。画面正中是一妇人正在大釜旁操…[全文]
汉 东汉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54年四川省成都市扬子山出土 高41.2厘米、宽46.5厘米、厚6厘米 此画像砖形象地再现了东汉时蜀地的自然生态和井盐…[全文]
清 文具 最长16.7厘米、宽5.5厘米、厚1.1厘米 该墨呈玉璜状,正面所绘是文溯阁外景,背面有楷书乾隆御制《文溯阁诗》。文溯阁是《四库全书》的藏书阁之…[全文]
汉 东汉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54年四川省彭山县出土 高24.2厘米、宽37.4厘米 汉代人多用桐油照明。桐油是西南特产,种植桐树、摘籽榨油成为当地…[全文]
清 文具 长64.1厘米、宽133.7厘米 宣纸,是毛笔用纸中的名品,因最早产于宣州(今属安徽省),故称“宣纸”。纸质洁白、柔软,不易虫蛀,易于毛笔书写和…[全文]
汉 东汉 文具 1957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出土 长18.5厘米、宽1.5厘米 此书刀环柄,直身,上面装饰错金凤鸟纹和隶书铭文24字“光和七年广汉工…[全文]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 1958年征集 高49.7厘米 这件玉琮由墨玉制成,内圆外方,上大下小,中有穿孔,共19节,是目前国内所见最高的玉琮。玉…[全文]
清 长163.6厘米、宽94厘米 作者: 邹一桂 邹一桂(公元1686——1772年),字原褒,号小山,无锡(今属江苏省)人。他是清代的著名画家,工花卉。…[全文]
汉 东汉 193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楼兰遗址出土 长23.2厘米、宽7.5厘米 汉锦是以彩色丝线织出斜纹重经组织的高级提花织物,一般可分为二色、三色和多色…[全文]
清 纵134.3厘米、横75厘米 作者: 郑燮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擅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在创作…[全文]
汉 东汉 墓室内装饰图像 画像石于1956年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洪楼村出土 石面高99厘米、宽234厘米 这块画像石展示了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第一道…[全文]
清 纵121厘米、横42厘米 纸本 作者: 朱耷 这是朱耷的一幅水墨花鸟作品。画面中一孤鸭立于山石之上,白眼回顾着头顶盛开的芙蓉花,一副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全文]
清 纵60厘米、横102厘米 纸本,套色 这张年画表现了六个童子祭拜兔爷的情景,他们有的奏乐,有的拿着锄篮模仿采药,有的双手合十跪拜,人物活灵活现,场面喜庆热闹…[全文]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长19.1厘米,刃宽10.3厘米 此玉铲呈梯形。方柄直刃,刃略宽于柄,柄部正中有一个…[全文]
清 文具 长41厘米、宽33.4厘米、厚6.5厘米 砚面受墨处平而微凹,上部雕山石、松林、圆月,雌雄两只孔雀立于其间。端砚为砚中名品,砚石产于高要县(今属…[全文]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仰韶文化 1958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出土 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 此陶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全文]
清 油画,长89厘米、宽57.5厘米 此油画描绘的是开埠初期的香港,近景为维多利亚港,港内有若干船舶停泊或正在行驶,远景为太平山。1830年,在华英商上书英国议…[全文]
汉 东汉 明器 1955年广东省广州市东郊先烈路出土 高26厘米 此陶灶似船形,一端上翘,灶面上有3个火眼,上置釜形炊具,灶身两侧附汤缶,灶门口堆塑…[全文]
汉 东汉 山东省嘉祥县武梁祠东汉画像石拓片 大禹手中持耜,头戴斗笠,上身穿宽袖衣,下身穿裳,足穿方口鞋。大禹曾率领众人治伏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此被尊为中国古…[全文]
清 烟灯高10厘米、直径7.6厘米,烟斗高4.8厘米、直径6.5厘米,烟盒高53.4厘米、直径3.8厘米,烟枪长60厘米 公元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对华贸易额剧…[全文]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 1988年浙江余杭长命出土 直径20.5厘米,厚0.9厘米 这件玉璧造型圆整,纹理斑斓,中心穿孔较小,器身残留切割痕迹。…[全文]
汉 东汉 梳妆盒 山东省莱西县岱野村出土 高5.5厘米、长8厘米、宽5.5厘米 汉代最高贵的漆器是在边缘镶嵌金、银、铜等金属的“釦器”。这件漆盒的匣…[全文]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龙山文化 水器或酒器 1974——1975年山东省胶县三里河出土 高18.5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6.3厘米 此薄胎黑…[全文]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水器或酒器 1957年山东省安邱县出土 高19.5厘米 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了一批黑陶制品,如黑陶壶、黑陶高柄杯等…[全文]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1979年山东莒县陵阳河出土 高59厘米,口径38厘米,底径8.5厘米 这件大口陶尊形体较大,夹砂陶,筒形深腹,厚壁,…[全文]
汉 东汉 195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尼雅出土 长43.5厘米、宽17.3厘米 这是一具男尸穿的袜子,用东汉经锦中织法最复杂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制…[全文]
汉 西汉 佩饰物 1980年吉林省榆树县老河深出土 长11.3厘米、宽7.2厘米 此牌饰正面铸出一形如飞马的神兽,神兽吻部有弯角上翘,昂首扬尾,四蹄…[全文]
汉 西汉 皮腰带上的一种铰具 1956年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出土 长11.1厘米、宽8.4厘米 此铜牌上饰骑马武士的图案,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全文]
汉 西汉 服饰品 1956年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出土 长6.5厘米、宽4.3厘米 马是北方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牧畜,在其狩猎和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文]
汉 东汉 车饰 1967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出土 高7.7厘米 东汉初年,匈奴族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北匈奴雄据漠北,坚持与汉朝为敌,后在东汉军队的强大攻…[全文]
汉 西汉 佩饰物 1987年宁夏同心倒墩子出土 长9.8厘米,宽4.9厘米 此牌饰透雕两头仿佛正在啃食牧草的骆驼,驼头上方饰两个兽头。 牌饰在…[全文]
清 这册大开本的《四库全书》残本,封面为红色(《四库全书》为了美观和便于识别,采用分色装潢,经部为绿色,史部为红色,子部为浅蓝色,集部为灰黑色,《总目》为黄色),左上…[全文]
汉 东汉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53年四川省成都市扬子山出土 宽46.5厘米、高39厘米、厚5.4厘米 此画像砖描绘了汉代妇女乘辎车出行的场面。画面中…[全文]
清 油画,长62.5厘米、宽49厘米 这幅油画的近景为澳门内港,港内有一艘正在行驶的“白云”号客轮,周围点缀若干小型木帆船,远景为澳门中心城区。查有关资料,“白…[全文]
汉 东汉 明器 陕西省西安市新筑镇三里西村出土 高54.5厘米 此陶水亭位于圆形水池中,池周围环绕人物、马、鹅等。亭高两层,四阿顶,脊端与檐角均饰禽…[全文]
汉 东汉 明器 1954年广东省广州市先烈路出土 高16厘米、长54厘米 此陶船首尾狭,中宽,底平。分三个舱室,前舱矮而宽,蓬顶作拱形;中舱略高,成…[全文]
汉 东汉 明器 1978年陕西省勉县老道寺出土 高20.5厘米 锸是汉代的起土工具,是由原始的耒耜演变而来的,用于深耕。在浚河、建土台、筑墙等土方工…[全文]
唐 照用面具 1956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 直径21厘米 瑞兽为高浮雕,偏外近中处有一高竖的圈档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边缘亦高竖缘。内区各种姿势的瑞兽…[全文]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梳妆用具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长16.2厘米,宽6.1-8厘米 这件象牙梳略呈长方形,上端钻3个圆…[全文]
唐 食器 1963年陕西省西安市沙坡村窖藏出土 高4厘米、口径14.7厘米 碗壁锤揲出12个凸凹起伏的瓣状,口沿以下渐收,成为略有弧状的斜壁,圈足。…[全文]
清 花薰 高21厘米、口径4厘米 明清两代的竹雕工艺十分发达,有浮雕、深雕、镂雕、阴雕、阳雕、丝雕等技法;尤以南京、嘉定两地为盛,且名家辈出。此种工艺一般…[全文]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织布工具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长16.6厘米,宽1.7厘米 此骨梭采用宽扁的动物肢骨磨制而成。中部…[全文]
汉 东汉 农具 1957年四川省新津县牧马山出土 角距56.5厘米 钹镰是一种比较大型的镰刀,装上木柄后,双手持而刈之,后世称之为“艾”。这种镰刈禾…[全文]
唐 原碑于公元1623年 (今陕西省周至县)出土,现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碑高2.36米、宽0.86米、厚0.25米 大秦,即东罗马帝国,景教指基督…[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