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题名石佛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

 

  佛教供奉品

 

  1956年陕西铜川玉华寺遗址采集

 

  边长51厘米,莲花座直径49.5厘米,通高43.5厘米,重191.6千克

 

  此件由方形底座和莲花座二部分组成。莲花座中间有安置佛像的长方形凹槽,佛像已不存。方形座侧面一边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共20字。

 

  石佛座所在的玉华寺本是唐的一处行宫,始建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原名仁智宫,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经过扩建,更名玉华宫。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诏废玉华宫为玉华寺。显庆四年十月(公元659年),玄奘自请离开长安进住玉华寺译经,直至麟德元年二月(公元664年)在此圆寂。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途经玉华宫时,宫寺已然一派废弃荒凉的景象。1977年,考古工作者对玉华宫遗址进行了调查,有佛教遗址多处。

 

  玄奘一生写经造像,广修功德,所得施赠“皆为国造塔及营经像,给施贫穷并外国婆罗门等客,随得随散,无所貯蓄。发愿造十俱胝像,百万为十俱胝,并造成矣”。玄奘进驻玉华寺,使这里的造像活动进入高潮。这件佛座的施主应该是玄奘,但因镌刻有“三藏法师”字样,说明其为他人代为题记供养。

 

  佛教史上,对通晓佛典、尤其是从事译经的高僧敬称为三藏法师,简称三藏。而玄奘与人交往则自称“沙门玄奘”或“奘”。作为一位虔敬的佛教徒,在释迦牟尼佛祖面前,玄奘不可能自称三藏法师。

 

  石佛座造立的龙朔二年是玄奘逝世前二年。《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没有记载这一年玄奘的行迹,但却有此年前后他身力衰竭、常感无常将至的记载。所以,此时的玄奘应该是在玉华宫带病拼全力完成《大般若经》翻译的时候。代造石佛座的很可能是玉华寺僧众和随他来此的译经僧,他们是向释迦牟尼祈祷玄奘康健、完成《大般若经》的翻译。( 撰文:梁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