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长19.1厘米,刃宽10.3厘米

 

  此玉铲呈梯形。方柄直刃,刃略宽于柄,柄部正中有一个对钻的圆孔。铲身通体细致抛光,刃口双面磨制。玉铲器身扁薄,形制规整,表面经过抛光,十分光滑。穿孔整齐,可能是用木棒、竹管加沙蘸水钻成。这种精美的玉铲不可能真正作为生产工具来使用,可能是为了代表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甚至还有宗教上的意义。

 

  玉铲出土于大汶口文化的一座贵族墓中,是所发现的最精美的玉器实物之一。它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且无使用痕迹,当为墓主生前珍爱之物或为了随葬而专门制作的高等级陪葬品。

 

  大汶口文化的玉器种类多为生产工具和装饰品,既不像晚期的良渚文化充斥大量以琮、璧等为代表的玉礼器,微雕纹饰繁缛细致,也不像大体同时期的红山文化多动物形玉器、勾云形玉佩等变化多端的特殊器形。该文化把贵重的玉器材料制成了工具等,以别具一格的形式彰显玉器理念。铲作为工具由来已久,从新石器早期以来就陆续出现并不断发展演变。在石器里,铲是纯粹的工具。大汶口人将稀有的玉质材料加工成本为普通工具的铲并用于人们死后陪葬,表明当时全社会对于生产劳动的重视程度之高。玉铲不同于其他普通材质的器类,能够陪葬如此高规格玉器的人也只是少数,显示出墓主身份非同一般。从精致程度和用途综合推断,此玉铲实际充当了礼器的功能。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