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胎高柄陶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龙山文化

 

  水器或酒器

 

  1974——1975年山东省胶县三里河出土

 

  高18.5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6.3厘米

 

  此薄胎黑陶高柄杯由杯身和杯柄两部分套接而成。上半部为直壁凹底的筒状杯身,顶部有宽平的盘状杯口。杯身外壁饰刻划平行弦纹。下半部为粗短的杯柄,直径比杯身略粗,呈筒状,末端与喇叭状的圈足相接。杯柄表面饰镂孔与斜线纹等。

 

  高柄杯是龙山文化的标志型器物。陶杯通体轮制而成,并经过细致的打磨,因此非常精巧规整。色泽漆黑光亮,器壁均匀,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被习称为“蛋壳陶”。研究表明,加工这样的陶器应是用刃口极锋利的刮刀类工具,边旋转边刮修坯泥,使器壁达到极薄,待晾干后再进行磨光,并在杯身上加刻镂孔和纤细的刻划纹作为装饰。薄胎黑陶之所以光亮无比,是因为用磨光石对胎体表面做长时间打磨,导致胎体中的石英、云母、绢云母等反光物质的颗粒顺着一个方向排列,对光线由漫反射变为平行反射,才使得器表熠熠发光。它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制陶史的顶峰。虽然陶杯胎体极薄,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被赞为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种高柄杯仅出土于龙山文化少数大、中型墓葬之中,显然是一种高贵用品,应是一种标志身份的礼器。

 

  薄胎高柄陶杯是山东地区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其特点是:陶质细腻、器胎极薄,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陶色纯黑,且有光泽。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估计只有专门从事制陶的工匠才能生产出如此高超的陶器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