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龙泉哥窑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

    龙泉哥窑瓷器在宋代与定窑瓷器、官窑瓷器、汝窑瓷器、钧窑瓷器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宋代龙泉哥窑瓷器传世数量较多,器形优美,多以陈设工艺瓷器为主。但龙泉哥窑得名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关于龙泉哥窑名称是如何得来的,本站记者搜集了众多史书,记录如下。…[全文]

2012-10-05 16:44:39

西夏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

    西夏政权始于公元1032年,止于1227年。其制瓷工艺是受磁州窑系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最大的制瓷作坊是宁夏灵武堡窑。 西夏瓷主要发现并出土于古属西夏王朝地域的宁夏、内蒙古、甘肃等省区。因从中原地区引进工匠和技术,西夏的瓷器一开始就…[全文]

2012-10-05 16:44:09

金代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

    金代是我国女真族于北宋末在东北、华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其制瓷业在前代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中国瓷器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考古揭示:金代陶瓷生产在女真族建国至迁都燕京以前和迁都以后的两阶段内,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全文]

2012-10-05 16:43:46

辽代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

    辽朝是916年我国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因此,辽瓷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造型而著称于世。公元1125年,女真族灭辽,建立金朝,开始统治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他们继承了辽和宋的瓷业基础,生产了许多传世佳作。 契丹人原以游牧、渔猎为生…[全文]

2012-10-05 16:43:12

宋代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二)

    二、钧窑器与艮岳山 钧窑是以生产蓝色乳浊光釉和铜红窑变釉组成的红蓝相间的钧红釉而闻名于世的。它的红杂以蓝紫色,或深或浅、或呈斑块状、或呈放射状,并非纯正的红色,但仍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为元、明、清各代高温颜色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全文]

2012-10-05 16:42:34

宋代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一)

    公元960年,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割混乱局面,统一了除辽、西夏以外大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使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生产得到发展,并出现了新兴的商业城市,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后来,随着宋统治者重文抑武指导思想的深入,…[全文]

2012-10-05 16:42:00

五代十国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动荡时期。此时,江南一带相对比较安定,北人南逃,南北往来,客观上形成了相互交融、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局面。在陶瓷生产方面,瓷窑数量略有减少,但瓷器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一时期的主要瓷窑有:越窑、耀州窑和定窑。主要…[全文]

2012-10-05 16:41:27

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三)

    第三节 制瓷工艺的发展 一、窑炉的改进 这一时期,制瓷业在窑炉上普遍有所改善。北方均为馒头窑型,一般为直焰馒头窑或者是在窑底上设置台柱,还出现了原始倒焰窑。这几种窑型都由火膛、窑室、排烟孔、烟囱四部分组成,火焰流向呈现半…[全文]

2012-10-05 16:40:28

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二)

    第二节 其他釉色瓷的发展 一、寿州黄瓷 1960年,人们在安徽淮南市发现窑址,那足一处长达两公里长的大窑场,瓷器的基本特征是:胎体厚重、坚硬粗糙,胎色为白中泛黄或黄红色;为了掩饰胎质粗劣,往往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器物底足…[全文]

2012-10-05 16:39:46

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一)

    唐代被公认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定都长安,陪都洛阳。这两个地方都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其在艺术和技术上均非常高超,引起了世界的注目。 唐代瓷器的发展有三个社会因素:一是由于唐代对外贸易发达,货币流通量大增,造成铜料不足,使政府禁止百…[全文]

2012-10-05 16:38:45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