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制瓷业的发展--康熙时期(三)
2012-10-05 15:49:19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五、珐琅彩瓷
珐琅在明初永乐时传人,当时主要用于铜器装饰,以景泰时烧成的宝石蓝色最好,故称景泰蓝。18世纪初,画珐琅的技法在法国已经成熟,并经由传教士带来中国,当时康熙帝对于珐琅物品甚为珍爱。初期
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珐琅彩瓷器的烧造,据清官造办处档案记载:由景德镇烧出素瓷运至京城,再由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画彩,经炉火烘烤而成。因此珐琅
彩制品极少,为清朝官家之私藏,世问不得见。珐琅彩的特点是:造型端秀,胎质洁白、细坚、透光,胎体薄轻,笔线精细人微,色彩艳丽凝厚、微微凸起,画面有立体感。
康熙珐琅彩料全靠西洋进口,到了雍正中期国产珐琅才炼制成功。珐琅彩料与国产五彩有所不同:它含有大量的硼,并含有砷,烧成以后色泽凝重,没有玻璃质的光泽,但金属质感却很强烈;色彩种类也比五彩料多,包括白色、月白色、黄色、浅绿色、深绿色、浅蓝色、深蓝色、松黄色、黑色、亮青色、秋香色、淡松黄绿色、藕荷色、深葡萄色、青铜色、胭脂红色等。康熙珐琅彩的釉质都极为纯净,厚而堆起,底釉釉面有搬细冰裂纹。
康熙珐琅彩器上的年号有“康熙御制”和“康熙年制”两种:一般用粉红、天青、湖水、紫、蓝珐琅料题写,也有用青花题写或刻制。
六、康熙素三彩
康熙釉上彩瓷器中有一种生产数量不多,但工艺精细、品位高雅,在清朝宫廷用瓷中地位很高的就是素三彩,其在众多彩瓷中独树一帜。
素三彩瓷要二次烧成:第一次是烧素瓷,要在1250℃以上的高温烧成;第二次是烧彩瓷,即在烧成的素瓷上画彩画,然后再以850℃-950℃的低温烧彩,所以它又是一种釉上低温彩瓷器。以黄、绿、紫彩为主,以不同色地划分为“白地三彩”、“黄地三彩”、“黑地三彩”和“紫地三彩”等。
素三彩的突出特点之一是:细。胎体细,制胎细,制胎原料配制和锤炼的各道工序特别严格。器物做得薄,但没有因此而厚薄不均或变形的现象。为了保证绘瓷艺术的效果,保证胎体表面的细润,坯体晾干后要施釉,器物里外壁均施,而在要作画的部位会把釉层刮掉,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釉的微粒比坯体泥料微粒更细的特点来填实空隙,使其更加细润。素三彩的精细还表现在绘画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康熙素三彩山石花卉纹盘,牡丹花、翠竹、小花、野草都画得很细。另一个特点是不用红彩。如上述的康熙素三彩山石牡丹纹盘,牡丹叶用的是深沉透明的老绿色,大小不同的朵朵牡丹有的繁盛开放、有的刚刚绽放、有的含苞欲放,用墨彩勾画、点蕊,淡黄、淡绿描绘花瓣,酱紫色描绘粗干枝叶和硕大山石的背沿部分,全幅画没有红彩。在整体洁净的白盘上,以黄绿紫色画出的花纹豪纵爽朗、花蕊纷披,给人感官上清韵幽逸、苍凉多致的享受。
七、豇豆红和郎窑红
豇豆红和郎窑红都是康熙官窑红釉中的极名贵品种。郎窑红因其色泽浓艳如牛血又称牛血红,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单层釉的器物釉层薄,釉表光亮切有开片。口沿或棱边露白色或米黄色胎,口沿有垂流痕。器物的上半部釉层薄而呈色浅,有浅红、淡青等色;下半部釉层厚而呈色深。双层釉的釉层较厚,有深浅两种颜色。呈色深的浓艳、厚实,有黑色星点;呈色浅的如桃花红,釉表有白色雾状。郎窑红釉器的胎
骨均洁白坚致,露胎处见火石红,器物的口、足部涂抹白色粉质釉,釉层由于厚重而时有垂流,但绝大部分不到底足。器物以文房用具及小型陈设瓷为主。
豇豆红釉是康熙晚期出现的品种,大多是较浅的红色,上有深浅不等的斑点,与煮熟的豇豆红皮色相似,个别的为正红色。在红釉中似含有白色的粉质,发色温润细腻。釉中有窑变而产生浅绿色苔带内,一般见于口沿或器身较薄处。较次等的豇豆红发色极淡或呈色灰暗黑红。器型多为小件器物,如太白尊、石榴尊、镗锣洗、菊瓣瓶、柳叶瓶、葡萄尊、印盒、笔洗等。
八、康熙瓷器造型的特点
康熙瓷器造型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风格挺拔、道劲,体现出阳刚之美。这种美的形态。可以用“大”字来概括。器物体积硕大所唤起的是一种力量上的审美感受。造型的挺拔、遒劲体现是一利阳刚上的美。但直线中含有曲线,更体现了刚中寓柔、大气飘逸的风韵。
这一时期,可谓是“制作日巧、无物不备”。在器型上,除了传统的碗、杯、盘、钵、瓶、罐、壶、尊等器皿外,还出现了冠架、法器、灯罩、如意、鼻烟壶、臂搁等各式各样的日常用品。且大多带有民族与时代的特征,如:马蹄尊,有着满族人入关前随水草而迁徙的生活习俗的烙印。多穆壶和贲巴壶奇特挺拔,是康熙时期中原地区与边疆各族人民的频繁接触中,制瓷匠师为适应民族地区的风俗和宗教需要所烧制的器物。凤尾尊变明代花觚大口、鼓腹为口颈外撇呈凤尾状。盖碗、套杯、攒盘适应了当时上层社会生活方式和风俗习尚的改变。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