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制瓷业的发展--雍正时期(一)

  清代雍正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决意革新的君王,他在位的13年间,对瓷器的生产极为重视,无论是器型、釉彩,还是纹饰等各方、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可以说,雍正朝瓷器的生产是清代瓷器生产和创新的又一个高峰。

  雍正皇帝在其统治期间很少出宫寻访,日常生活基本上以皇宫为皇心。为了使宫廷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创造出更多、更加完美、更加细腰的文玩观赏器物。他对有关陶瓷的生产每必躬亲,当臣僚们提出新的陶瓷器皿样式时,几乎都亲自过目下旨,这在记载当时的“清宫档案”中屡见不鲜。从而将皇家上层的审美情趣植入到当时的官窑生产之中,使瓷器生产的工艺水平和画样质量较康熙时期都有了很大提高。

  雍正瓷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造型不同于前代。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的风格。其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诱明状。

  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镇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粉彩最为突出,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出之于康熙时期的茶叶末、铁锈花等铁结晶釉也达到了极盛。在唐英所作的《陶成纪事》中,仅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就列出了57条之多。

  一、青花

  雍正朝的官窑青花,早期接近康熙时的瓷器,部分瓷器色调艳丽明快。中期具有本朝特点,青花色调灰暗,一部分仿亘德青花类瓷器有晕散,纹饰上有人工点出的小黑色斑点(永乐、宣德两朝青花上的黑色斑点是自然形成的),没有金属光泽,也不沉入胎体;一部分仿嘉靖、万历的青花瓷深蓝色艳,呈色稳定;还有一部分仿成化时的青花瓷,颜色淡雅闪灰。

  青花瓷胎坚致洁白、细润、轻薄,修胎非常规整,造型俊秀,在清代瓷器中很突出。其釉子光润,仿永乐、成化时的瓷器釉面洁白,仿宣德时的瓷器呈橘皮釉面闪青,仿嘉靖、万历瓷的釉面则是亮青釉。青花纹饰的总体风格是清秀雅致,常用的皮球花、过枝花、过墙龙、八桃、蝠桃等纹饰是这一时期开始或流行的。这时所绘的山石用“披麻皴”技法,形成一层层的苔点,所绘人物从康熙时的大人小景变成小人大景,人物只居于景中一角。文字中用梵文满饰器面,也是此时独有的。总体来看,雍正青花构图疏朗、简洁明快,人物面目清秀、花卉细腻纤巧。

  青花瓷器造型很多,除仿永乐、宣德等前朝的器型外,还有一些具有本朝风格的器型。这时盘、碗的口面、底足都比较大,且无论什么器型,线条都非常柔美秀丽、比例协调、恰如其分,是清代造型设计最完美的瓷器。

  雍正青花官窑瓷器的款,字体基本一样,应是一人所写,楷款、篆款全有,字体清秀规矩,六字二行、三行款都有。双圈画得很规矩,几乎看不出起落笔。民窑署字较为草率,喜用吉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