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一)

    公元960年,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割混乱局面,统一了除辽、西夏以外大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使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生产得到发展,并出现了新兴的商业城市,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后来,随着宋统治者重文抑武指导思想的深入,…[全文]

2012-10-05 16:42:00

五代十国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动荡时期。此时,江南一带相对比较安定,北人南逃,南北往来,客观上形成了相互交融、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局面。在陶瓷生产方面,瓷窑数量略有减少,但瓷器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一时期的主要瓷窑有:越窑、耀州窑和定窑。主要…[全文]

2012-10-05 16:41:27

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三)

    第三节 制瓷工艺的发展 一、窑炉的改进 这一时期,制瓷业在窑炉上普遍有所改善。北方均为馒头窑型,一般为直焰馒头窑或者是在窑底上设置台柱,还出现了原始倒焰窑。这几种窑型都由火膛、窑室、排烟孔、烟囱四部分组成,火焰流向呈现半…[全文]

2012-10-05 16:40:28

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二)

    第二节 其他釉色瓷的发展 一、寿州黄瓷 1960年,人们在安徽淮南市发现窑址,那足一处长达两公里长的大窑场,瓷器的基本特征是:胎体厚重、坚硬粗糙,胎色为白中泛黄或黄红色;为了掩饰胎质粗劣,往往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器物底足…[全文]

2012-10-05 16:39:46

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史概述(一)

    唐代被公认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定都长安,陪都洛阳。这两个地方都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其在艺术和技术上均非常高超,引起了世界的注目。 唐代瓷器的发展有三个社会因素:一是由于唐代对外贸易发达,货币流通量大增,造成铜料不足,使政府禁止百…[全文]

2012-10-05 16:38:45

唐宋以来饮茶茶具有新的改进发展(二)

    《长物志》中还记录有明朝皇帝的御用茶盏。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茶盏工艺最完美的代表作。《长物志》说:“明宣宗(朱瞻基)喜用“尖足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三足茶盏世属罕见。明宣宗的茶盏形状实在怪异,可见明代陶艺人思…[全文]

2012-10-05 16:38:12

唐宋以来饮茶茶具有新的改进发展(一)

    古代饮茶茶具主要指盛茶、泡茶、喝茶所用器具。这一概念与今所说的茶具基本相同。唐宋以来的饮茶茶具在用料上主要是陶瓷,金属类饮茶茶具在唐宋以来是少见的。因为金属茶具泡茶远不如陶瓷品,所以是不能登上所谓茶道雅桌的,唐以来主要变化较大的饮茶茶具有:…[全文]

2012-10-05 16:36:37

古代茶具趣名集释

    古人在饮茶时使用的许多茶器茶具(如紫砂茶具、木茶具、竹茶具、陶瓷茶具.....),在古代有着十分别致的雅名或浑号,饶有意趣。下面我们就介绍其中的一部分并作简要注释,以供茶友们欣赏。 1、苦节君—香竹风炉,盛行于宋代。以精细毛竹搭配…[全文]

2012-10-05 16:36:00

瓷器的起源是青瓷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源于陶器,而精于陶,远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制造和使用陶器了,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实现了从陶器到瓷器的进化。中国瓷器的发明年代及发源地作者通过对全国古窑址的深入调查和多片古陶瓷片的化验证实,综合研究…[全文]

2012-10-05 16:34:56

清代瓷器的制瓷水平

    清代的产瓷区和明代一样,虽然分布很广,但代表整个时代制瓷业发展水平的仍然是瓷都—景德镇。 清代景德镇民窑产量巨大,制瓷水平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烧制了不少精品。但是,代表清代瓷器最高水平的无疑还是景德镇的官窑瓷器。特别是清前期的…[全文]

2012-10-05 16:34:06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