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ⅷ-9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石屏县、晋宁县 申报日期 2006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属传统民间金属制作工艺,现仅存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镇冒合岳家湾村、坝心镇和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 走银即镀银,乌铜走银即在铜胚上镂刻出精美的纹饰图样,然后在阴刻的纹饰内镀银或金,再将铜胚表面处理成黑色,使其在庄重深沉的黑底上衬...
遗产编号 ⅷ-10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昆明市、会泽县 申报日期 2006 斑铜工艺属民间传统金属加工工艺,流传于会泽县、昆明市及东川(现为昆明市东川区),已有300余年历史了。 斑铜,因天然铜矿中含有各种金属,经冶炼熔铸后形成橘红色的斑纹而得名。斑铜有“生斑”、“熟斑”之分,生斑由高品位天然铜矿石加工而成,斑矿罕得,原料不...
遗产编号 ⅷ-11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南华县 申报日期 2006 镇南月琴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因南华旧名镇南县而得名,镇南月琴当地俗称“弦子”,制作历史悠久,清代即誉满三迤,光绪《镇南州志》载:“州人杨氏世袭其业,所造者皆有美音,市之者甚重”。旧时的作坊多集中城内,有抱月斋、得月斋、得月楼、玩月轩等约20余家,以抱...
遗产编号 ⅷ-12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腾冲县 申报日期 2006 皮影戏是在腾冲县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俗称皮人戏、皮戏、灯影子。相传明洪武年间由中原传入,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经过本地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创新出“西腔”和“东腔”两大流派,唱腔多样,剧目丰富,对白风趣,深受当地民众和周边各民族同胞喜爱。...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甘肃·临夏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临夏州临夏市 申报日期 2006 雕葫芦是临夏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雕葫芦的材料,来源于家种葫芦,但又不同于过去的酒葫芦――“蚂蚁葫芦”、舀水瓢――“长颈葫芦”。雕刻则专用小圆葫芦和单吊葫芦。讲究大小均匀,即所谓“小如珠,大如拳”。 雕葫芦工艺复杂,除了选好“胚子”外,还要经过六...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甘肃·兰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兰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兰州刻葫芦,起源于魏晋。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魏晋起,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商人便接踵西行。至此丝绸之路益加畅通,大量丝帛锦绣通过兰州不断西运,同时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输入中国。魏晋时,东西商业往...
遗产编号 ⅷ-8 所属地区 福建·泉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一、概况 泉州刻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乾隆《泉州府志?风俗》等古籍、诗记述泉州刻纸,始于唐而盛于宋。但八闽大地传统的刻纸仅,限于在春季“门贴春字”时,配以红笺的门楣上的装饰品。即是宋诗人范成大所说的“剪彩宜春胜,泥金祝寿幡”。清代陈德商的《温陵...
遗产编号 ⅷ-10 所属地区 福建·南平·建阳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建阳市 申报日期 2006 在闽北历史上,最具世界性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有两样:从人物方面来讲是出了个朱熹,“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从事物方面来讲,是出现了建本图书。朱熹的研究成果浩繁卷帙,难以车载斗量,而对建本的挖掘和传承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提高。...
遗产编号 ⅷ-11 所属地区 福建·龙岩·永定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永定县 申报日期 2006 永定客家土楼的设计,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建筑设计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今天的建筑设计,既有效果图、平面图,又有施工图等等,设计师多为科班出身。土楼设计师与泥水匠、木匠一样,全靠师徒传授,自学成才。建土楼的所谓图纸,统统都装在泥水、木匠等能工...
遗产编号 ⅷ-14 所属地区 福建·宁德·福鼎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 申报日期 2006 “饼花”是二百多年前,福鼎当地民间艺人独创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特有画种,它是专门贴在中秋月饼上的一种装饰画。表现内容以戏曲题材为主,形式新颖,有美人式、八景式、八果式、团式等。画面色彩鲜艳、热闹,以红、黄、绿、桃红等色为主,线条清晰,民间和地方...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江西·景德镇·乐平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景德镇市乐平市 申报日期 2006 乐平古戏台,是指中国江西景德镇乐平市内所保留大量古代戏台,主要用于演出赣剧用。目前乐平市保存有400多座古戏台。主要为砖木建筑,可以分为宅院台、庙宇台、会馆台、祠堂台和万年台五大类。 浒崦戏台地处乐平市镇桥镇浒崦村,该戏台建于清代同治十...
遗产编号ⅷ-7所属地区江西·九江·瑞昌市 遗产级别省级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九江市瑞昌市申报日期2006 瑞昌竹编工艺历史久远,我市发掘的商周古铜矿冶遗址中出土了完好的,用来运送矿石的竹筐。千百年来,瑞昌的竹编工艺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变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竹编艺术制品享誉海内外。曾荣获江西省对外贸易厅出口产品供货先进单位。2001年10月我市竹编工艺品参加...
遗产编号ⅷ-8所属地区江西·赣州·会昌县 遗产级别省级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赣州市会昌县申报日期2006 会昌县的藤器是民间传统工艺产品,早在清代,生产的篮、盘、托、箕、箱类藤器用具就行销各地。民国期间,因藤器产品单调,款式古老,藤器只有农村少数工匠制作。建国后,筠门岭圩藤器老艺人开始试编藤坐椅,为藤器生产开创了新路。1958年,成立了会昌县城镇公社藤器厂。1978年...
遗产编号 ⅷ-10 所属地区 江西·上饶·鄱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上饶市鄱阳县 申报日期 2006 脱胎漆器工艺制作非常细腻,成品光泽圆润,外形若骨,刻绘精细,手法自然,巧夺天工。 1915年,在江西鄱阳宗传六代的漆画工艺老人张席珍精心制作了一对脱胎漆器帽筒,作为“大中国”的工艺品送到世界工商博览会上参展,荣获巴拿马四等奖,此后,鄱阳脱...
遗产编号 ⅷ-13 所属地区 江西·九江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九江市湖口县 申报日期 2006 湖口草龙,俗名谷龙,以稻草为主要材料,辅之以竹木做支架,整条龙节段为单数,一般为9-21节,其编织工艺复杂精致,采用了编、织、插、嵌、镶、绕、缠、悬、挂、空、别、剔、镂、透等十多种工艺技巧。制作一条长28m,龙身直径0.38m的草龙,用草约8万根,不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