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制作技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ⅷ-12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腾冲县 申报日期 2006

  皮影戏是在腾冲县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俗称皮人戏、皮戏、灯影子。相传明洪武年间由中原传入,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经过本地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创新出“西腔”和“东腔”两大流派,唱腔多样,剧目丰富,对白风趣,深受当地民众和周边各民族同胞喜爱。

  腾冲皮影戏剧目多取材于传奇、演义及民间故事等,尤以三国戏、列国戏等连台本戏居多,据统计有近400出。数百年的皮影戏演出活动足迹遍及腾冲城乡和滇西的许多县市,《抗战胜利》、《三十六团进腾冲》等剧目生动刻画和记录了腾冲近现代的重大史实,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省、市民族戏剧汇演中崭露头角,颇受好评,已成为既保持中原皮影风格,又有明显边地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

  皮影靠子制作是腾冲皮影的亮点,既为表演道具,又是难得的艺术精品。靠子由头、手、脚、身几个部分组成,线拉能活动。一个身靠可以和无数个头靠组合,组配出若干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加上帅帐、桌椅、殿堂、朝房、车马、轿船、兵器、坐骑、寺观、动物、花草等,满足不同剧目的需要。靠子雕刻精美,形象逼真,通过浓淡不一的色彩染、涂或各种干湿色彩的重叠、点、晕、勾而成,用色大胆,色彩丰富和谐,颇有韵味。靠子取材上好的黄牛皮,分为硝皮、铲皮、打磨、雕刻、连接、上色等6道工艺。硝皮用芒硝、鸡粪、石灰等加水混合,放到清水河床里埋好,半月后取出铲皮、晒干,便可进行雕刻、连接和上色,最后用牛皮胶或“洋药”(即透明水彩)定色定型。制作工具较简单,只需剪刀、足刀、电工刀、锥子等少量工具。作为垫子的腊板特别讲究,制作原料为山茶花瓣灰、蜂腊屎、苦竹灰和坝子油(香油),其特点是软硬适度,不伤刻刀,刀痕可复原,刀尖也不会把腊带走。腾冲皮影靠子高大庄重,差不多有其他地方的两三倍大,故有“云南大皮影”之称。雕刻精美,形象逼真,在国内皮影中独树一帜,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是腾冲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民间工艺之一。

  随着影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普及,腾冲皮影的保护和传承受到冲击,目前能在腾冲正常进行皮影制作和表演活动的仅剩固东镇的刘家寨皮影班,其代表艺人刘永周也面临后继乏人之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