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古戏台建筑工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江西·景德镇·乐平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景德镇市乐平市 申报日期 2006
乐平古戏台,是指中国江西景德镇乐平市内所保留大量古代戏台,主要用于演出赣剧用。目前乐平市保存有400多座古戏台。主要为砖木建筑,可以分为宅院台、庙宇台、会馆台、祠堂台和万年台五大类。
浒崦戏台地处乐平市镇桥镇浒崦村,该戏台建于清代同治十一年(1873年),是由晴台、雨台、厢楼、祠堂四面环合的一组建筑。其设计之巧妙、结构之别致、雕塑之精工、布局之繁华,在江南地区堪称一绝。
晴台为主体建筑,高10米,台面宽20米,进深6米,状式古楼阁,梁柱粗壮,雕塑满台精工,气势宏状。中堂壁用八块桶门屏式,左、右各开拱状门两扇,侧壁饰有松鹤巨幅壁画,天栅顶饰有三口螺旋斗拱式藻井,中位藻井大,内中悬嵌《封神演义》中“八岳木质雕塑像”。台前柱与中堂柱分别挂有长3米,宽0.5米和长2米,宽0.3米刻描金楷书楹联“浒崦拥春荃媲联程氏文章文看愈好,鸣山寿面镜欢照古公禀绩焕发英姿”;“入耳务须平气听,当场顿觉笑颜开”,正壁中位上方悬挂匾额“久看愈好”。笔力整劲圆泽,雍容遒丽,问义通俗,富有乡土情意。台内外梁、柁、枋及门、窗、壁、又手上人构、花鸟浮雕金描彩绘,并与各异面刻荟萃相辉,人物浮雕有“蟠桃会”、“三英占吕布”,“昭君出塞”、“打金枝”、“魁星点斗”等古典人物事故达几十处之多。雕刻精湛,惟妙惟肖。楼雕塑像有观音、寿星、罗汉、金刚;吉祥动物有狮、虎、麒麟、蟠龙、凤凰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乐平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这里共有412余座古戏台,散布于全市各乡村,建筑时间从明清至当代,跨越500余年。其数量的庞大及呈地质层状发展的清晰脉络,当属罕见。
乐平素称“赣剧之乡”,著名的“乐平腔”又称“高腔”是当代赣剧的主要支派。乐平人民酷爱赣剧,村村建有戏台。逢年过节,各乡村竞相开台演戏,代代沿袭。在乐平农村,演戏的由头多得是。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或子弟升学,接风剪彩,新屋落成,婚丧嫁娶以及修谱、开谱,攀华宗,接娘娘,建寺庙,祈福禳灾等等,都要堂而皇之请戏班演出。
每逢开台演戏,村子里便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宰猪杀鸡,买菜置酒,炊烟不断,三乡五里的亲朋好友都要请来做客看戏。一次演出的时间或三五天,或七八天不等。演出活动夜以继日,村民看戏如醉如痴。凡上点年纪的人无不谙熟剧情,唱做念打,心中有度。随着赣剧在乐平的形成和发展,乐平古戏台也相继出现和增多,逐渐成为与赣剧血肉相连且并驾齐驱的独特建筑艺术。与辉煌灿烂的赣剧相比,乐平古戏台建筑更是灿烂辉煌。经调查发现,全市现有乡土戏台412座,人称"中国古戏台博物馆",其中乐平镇桥镇浒崦村的浒崦古戏台堪称一绝。观赏乐平古戏台同时也令人遥想到当年乡村文化活动之盛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