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月琴制作技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ⅷ-11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南华县 申报日期 2006

 

  镇南月琴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因南华旧名镇南县而得名,镇南月琴当地俗称“弦子”,制作历史悠久,清代即誉满三迤,光绪《镇南州志》载:“州人杨氏世袭其业,所造者皆有美音,市之者甚重”。旧时的作坊多集中城内,有抱月斋、得月斋、得月楼、玩月轩等约20余家,以抱月斋店主郭纯熙所制最为著名。

 

  镇南月琴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取材有楸木板、水冬瓜木、香笋竹、弦线等。全琴由琴杆、琴簪、琴鼓、琴品、钓鱼台、琴胆等6部分组成。琴杆顶部雕有“老龙含珠”,下置13个竹制琴品直达琴鼓中部,两侧置琴簪(弦纽)四个,琴鼓雕镌“双龙抢宝”等精致民族图案,内专置系有铜钱一枚之钢丝称“胆”,弦丝系于琴簪及琴鼓正中下部之“钓鱼台”上。制作共有10道工序:制琴框;制琴板;在琴板上刻花纹(如链子图、火把、龙等);制琴杆;制调弦杆,俗称弦耳朵;制龙头;制弦台(7——9个不等,7个弦台的月琴只能演奏彝族歌曲,9个弦台的月琴可以演奏流行歌曲);制弦码;装弦线;上漆并在琴板中间安装一块小镜子作为装饰。做工精美,玲珑剔透,音色清脆悦耳,节奏鲜明。

 

  多年来,镇南月琴久盛不衰,成为民族乐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镇南月琴不仅是深受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喜爱的乐器,它还是一件工艺精良的雕刻工艺美术品,有较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远道慕名求购者甚多,除售云南各地外,也销往美国、泰国、缅甸等国家。目前,能制作镇南月琴者仅有龙川镇西云社区54岁的郭庆云和岔河村委会42岁的李树明,两位艺人都没有徒弟。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