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草龙制作技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ⅷ-13 所属地区 江西·九江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九江市湖口县 申报日期 2006

 

  湖口草龙,俗名谷龙,以稻草为主要材料,辅之以竹木做支架,整条龙节段为单数,一般为9-21节,其编织工艺复杂精致,采用了编、织、插、嵌、镶、绕、缠、悬、挂、空、别、剔、镂、透等十多种工艺技巧。制作一条长28m,龙身直径0.38m的草龙,用草约8万根,不露人工痕迹,呈现一派庄重威严,古朴典稚的神韵。舞龙过程更显妙趣横生,热闹非凡。金童玉女举龙灯引路,一套杂技动作惊险而又活泼,舞龙男女服饰整齐鲜艳,一场舞龙下来,不亚于一套精彩绝伦的民间舞蹈。

 

  江南一带,盛产水稻,因此谷龙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长江之滨、鄱阳湖出口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9°25′,东径116°13′。湖口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手工技艺比较先进。

 

  据传草龙起源于隋唐,盛行于明清。起初,劳动人民为庆祝丰收,秋收后用稻草扎成草把龙串村游玩。随着时代的推移,草龙编织愈发精致,至清康熙24年(1898年),湖口县流泗镇周寿朋村周雍发为编织精品草龙第一代艺人。第二代周云开,第三代喻芳泽,第四代喻远莉。

 

  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草龙首先具有民族文化价值。草龙含有民间舞蹈、民间杂技、民间手工艺、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多项民间艺术,所以既具有较高的手工艺术价值,又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对于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传承民族、民间历史文化,具有较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对提高民族凝聚力,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