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陕西·西安·灞桥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西安市灞桥区 申报日期 2007 手工泥哨近日入选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建议名单,但这种民间技艺现在却面临失传,目前西安惟一还制作“娃娃哨”的79岁老人徐文岳说――― 谁愿学做“娃娃哨”,我免费传技艺给他 . 关公、孙悟空、猪八戒、财神爷赵公明―――这些惟妙惟...
遗产编号 ⅷ―7 所属地区 陕西·西安·灞桥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西安市灞桥区 申报日期 2007 竹篾子灯笼有3种:寡灯(最大)、中灯、星星灯。 寡灯是娘家为新出嫁女儿在婆家过的第一个新年送的,送灯形式叫追灯;中灯、星星灯是舅舅为外甥送的。所有灯笼都是用大红色皱纹纸贴面,而且只贴中间一部分,两边仍露出细致的竹篾子。 狄寨竹蔑子编织...
遗产编号 1―8―5 所属地区 河北·保定·高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保定高阳县 申报日期 2007 河北省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保定市东南部。该区域是河北省有名的产棉区,高阳素有“纺织之乡”的美誉,辐射周边数县,为高阳手工印染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高阳民间染织技艺是流行于高阳县域及周边县市的民间手工技艺,该技艺始于明末,兴于晚...
遗产编号 1―8―11 所属地区 河北·保定·易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保定易县 申报日期 2007 绞胎瓷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所谓绞胎瓷,是用红白两种泥料糅合在一起,拉坯成形,再入窑烧制而成的陶瓷工艺品,其花纹似木纹和旋转纹。拉坯成形后的图案贯通于陶器的内外壁,工艺难度很大。绞胎瓷的制作工艺于宋代“靖康之变”后中断,保...
遗产编号 1―8―17 所属地区 河北·邯郸·馆陶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邯郸馆陶县 申报日期 2007 黑陶即黑色的陶器,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310―1810年,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出土大量黑陶,从而掀开了中国“龙山文化”光彩的一页,即“黑陶文化”。 地处黄河中下游的馆陶县,是“龙山文化”的重...
遗产编号1―8―10所属地区河北·邯郸·大名县 遗产级别省级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邯郸大名县申报日期2007 大名草编手工艺是我县卫河以东地区传统家庭手工艺制品,妇孺皆能,多以麦杆制作草帽提篮等物品。在此基础上,经过民间艺人的研究,又增加了提袋、茶垫、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以及用麦草制作的贴画、贴盒等,麦草贴画集油画、工笔画等艺术于一身,多表现花鸟虫鱼,虎...
遗产编号1―8―2所属地区河北·邯郸·魏县 遗产级别省级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邯郸魏县申报日期2007 魏县地处河北省南部,位于邯郸市东南51公里处。魏县夏朝时为观户国,战国时为魏武候别都,秦始皇时名刺蒲,属邯郸东郡。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始置魏县,沿袭至今。 魏县土纺土织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由麻纺织转入了棉纺织业。到了元代,在黄道婆...
遗产编号 ⅷ―14 所属地区 陕西·宝鸡·岐山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宝鸡市岐山县 申报日期 2007 岐山空心挂面历史悠久,是人民生活中传统手工面食品制作中最为独特的上品。传统空心挂面以前茁苜蓿地长出的“紫麦”(现为优质小麦品种)为原料,其中包括10余道工序,主要为: 1、磨面:将优质小麦经簸、筛、淘、晾后,磨成精细的面粉(需用极细密的锣...
遗产编号 ⅷ―15 所属地区 陕西·宝鸡·凤翔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宝鸡市凤翔县 申报日期 2007 凤翔草编 凤翔草制工艺品始于明,盛于清,到现在有200多个花色品种,如太阳帽、工作帽、各种草提篮、海滨席、沙发垫、手提包等做工精巧,造型美观,样式新颖,经济实用。 1、凤翔草编中的草帽已经成为当地传统的民俗用物,是存世不多的民俗用品...
遗产编号 ⅷ―17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大荔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大荔县 申报日期 2007 面花,也叫“礼馍”、“花花馍”,相传是由古代金石礼品和图腾演化的产物。每当民间四时八节,生婚寿葬,民间农妇用白面,以针线、梳子、剪刀为工具,靠巧手揉捏出花、鸟、虫、鱼、猪、狗、鸡、鳖、蝙蝠、青蛙、人物、建筑物等千姿百态的一种民间塑艺,造形拙扑,...
遗产编号 ⅷ―18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蒲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蒲城县 申报日期 2007 杆火是目前唯一存世的低空造型焰火艺术,是古老焰火的主要形式。因所有造型都是绑在木杆上燃放而得名。杆火又叫架子花,专家则称为“吊花傀儡”或“药傀儡”。 从南宋时期开始,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三日为“敬火神”日,杆火艺人都会按长幼排列,聚集在村外...
遗产编号 ⅷ―19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华县 申报日期 2007 一、牛皮的泡制工序: 首先是选皮,选用不满三岁口的牛的皮,以现宰杀的黄牛皮为最佳,然后把选好的皮浸入清水中根据当时的气温,每日换水浸泡数日,到用手轻拽牛毛能掉为好,再将泡好的牛皮搭在一根碗口粗细,长约1.3米的木桩上(注:木桩一端埋于土中,与...
遗产编号 ⅷ―20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合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合阳县 申报日期 2007 合阳提线木偶的偶头早先用柳木雕刻,现在改用桐木。偶头具有明显的“唐俑风格”,尤其是旦角,面部丰腴,鼻子浑圆如胆,与隋代、初唐女菩萨、佛雕如出一辙,此点亦显示其历史的悠久。脸谱用不同色彩表现忠奸善恶,线条简练;尤其是画胡子生和画胡子丑,寥寥数笔,...
遗产编号 ⅷ―21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白水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白水县 申报日期 2007 1、对杜康酒传统酿造工艺进行挖掘,抢救整理传承。清代以前,白水境内的杜康酒酿造工艺无从考。据今存杜康庙内的《杜公祠碑》载:“造酒之法,不酝不酿,五七日而味成。由是而续之,一夕而出。俗是以有鸡鸣酒之号。其工省,其味淡,殆太羹无酒之遗意焉。”七十年...
遗产编号 ⅷ―22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白水县 遗产级别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马金财 申报日期 2007 “木头不是死的,它的质感,它的纹理,还有它被晒得爆裂的声音,以及散发出的香气都是对世人的一种表白,木雕家使它换了一种形态,继续生存,正如生命长存。”一位木雕收藏者的一番话,说出了木雕的价值所在。 白水县雷牙乡农民马金财致力于木雕文化艺术事业,他研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