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ⅷ-4 所属地区 上海·黄浦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黄浦区 申报日期 2006 杏花楼广式月饼早在1928年由名师带领数名学徒在福州路343号杏花楼店内,以前店后工场小作坊形式纯手工方式精心制作,主要特点是饼皮松软、馅芯油酥光亮、细腻、幼滑、入口清甜、醇香,口味纯正。 手工操作主要关键有以下五点。 一、挑选上好原料,月饼原材...
遗产编号 ⅷ-7 所属地区 上海·奉贤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奉贤区 申报日期 2006 鼎丰乳腐在上海奉贤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在上海市的酿造行业中历史最为悠久,其鼎丰商标被评为中华老字号。 据记载,清朝同治年间,即公元1864年,浙江海盐商人萧兰国把原在上海莘庄镇开设的“萧鼎丰”乳腐作坊迁至奉贤南桥镇东街。光绪六年,即公元1880年,本...
遗产编号 ⅷ-8 所属地区 上海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黄浦区、嘉定区 申报日期 2006 南翔小笼馒头原名南翔大肉馒头,已有100多年历史。南翔馒头以皮薄、馅大、汁多、味鲜、形美著称。清代同治十年,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用精白面粉紧酵为皮,选精猪腿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成冻,拌入馅肉,馅内洒...
遗产编号ⅷ-9所属地区上海·黄浦区 遗产级别市级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黄浦区申报日期2006 功德林素食起源与寺庙,后发展到社会。功德林是上海第一家社会素菜馆。主要特点是用料精细、制作考究、手工艺术、品种繁多、素菜荤烧、形态逼真、色象味象、以假乱真。 手工操作主要关键有以下五点: 一、挑选上好的原料 原料主要以豆制品类、菌菇类、魔芋类、大豆蛋白类、坚...
遗产编号 ⅷ-5 所属地区 广东·潮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潮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潮州大吴泥塑的历史可溯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距今已有768年。清代中叶至民国初为大吴泥塑发展的鼎盛时期,泥塑作坊遍及全村,出现以吴潘强为代表的100多名泥塑艺人。 潮州大吴泥塑的艺术表现手法有雕、塑、捏、贴、刻、印、彩,其中贴、印、彩的...
遗产编号 ⅷ-15 所属地区 广东·江门·新会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新会区 申报日期 2006 新会葵艺所以闻名世界,是由于它有着高超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编织技巧,并融会了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炉。 解放前,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葵业受帮派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加工工艺较为保守,花式品种开发缓慢,产品较为单一,葵...
遗产编号 ⅷ-16 所属地区 广东·阳江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阳江市 申报日期 2006 阳江漆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征,与豆豉、风筝并称“阳江三宝”。如今随着岁月的推移、掌棒者的离世,知道阳江漆艺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青一代阳江人,有很多根本不知道阳江漆艺,更谈不上对这门传统艺术的喜爱。广东省博物馆想收集阳江漆艺精品,但多年来...
遗产编号 ⅷ-17 所属地区 广东·清远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清远市 申报日期 2006 英石是我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是英德的能工巧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生动的造型形式来表现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文化态度以及生活方式的一种手工艺术。在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赵希鸽《洞天清录集》、明朝计成《园冶》、清朝屈大均《广东新语》等书...
遗产编号 ⅷ-18 所属地区 广东·阳江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阳江市 申报日期 2006 中国风筝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在风筝文化的不断沉积之中形成了风筝的“五大流派”。 在风筝千年的不断延续之中,在原来的“五大流派”中又产生了“南有阳江,北有潍坊”的这样一种形势。 在国内,阳江与山东的潍坊匹敌,南北遥相呼应,成为中国南北风筝实力最...
遗产编号 ⅷ-19 所属地区 广东·东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 申报日期 2006 在广东,凡添了男丁的人家,都会在男丁诞生后的开春时节(一般是正月十五前后)举行灯会。而东莞“千角灯”的制作仅是东莞赵氏家族所独有。据有关史料和《赵氏族谱》记载,赵匡胤的小妹赵美容(皇姑)因逃难定居东莞。她凭记忆中皇宫灯的样式,指导莞城艺人扎作“千角灯...
遗产编号 ⅷ-4 所属地区 山东·菏泽·郓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菏泽市郓城县 申报日期 2006 在我国有一种纸牌,又称老妈妈牌,婆婆牌或小牌,此牌源于元,盛于清、流传至今。该牌采用木板雕版和手工印刷工艺印制而成,而山东省郓城县的水堡村则是这种纸牌的发源地和生产基地。 据考证,早在元代末年(约公元1360年),水堡村的齐氏、付氏、杜氏等...
遗产编号 ⅷ-5 所属地区 山东·菏泽·郓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菏泽市郓城县 申报日期 2006 郓城古筝制作工艺是与古筝名家相联系的,我国古筝演奏分为八大流派,其中有称为“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欢竽、击筑、弹筝”,所以不少人称山东筝为齐筝。它主要流传在包括郓城和鄄城在内的菏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
遗产编号 ⅷ-9 所属地区 山东·潍坊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潍坊市 申报日期 2006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是潍坊特有的手工艺品。清康熙年间, 潍县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美化产品,扩大销路, 便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金银错,战国时代用金银嵌上装饰花纹的青铜器),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清道光年间,铜匠艺...
遗产编号 ⅷ-11 所属地区 山东·菏泽·鄄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菏泽市鄄城县 申报日期 2006 概 述 鲁西南民间织锦,系鲁西南一带的纯棉手工纺织品,俗称“土布”、“粗布”等,因图案绚丽似锦,1985年被山东省工艺美术所定为此名,简称“鲁锦”。鲁西南民间织锦技艺以嘉祥为盛。 早在春秋时期,嘉祥一带就是桑蚕之地,纺织业十分兴盛...
遗产编号 ⅷ-12 所属地区 山东·潍坊·昌邑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潍坊市昌邑市 申报日期 2006 柳疃丝绸的产生 传统的柳疃丝绸,与中国的家蚕绸不同,是特指用野生的柞蚕丝为原料织造的茧绸。山东东部山区自古以来盛产野蚕,但从汉代到明代,仅仅是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反映国家太平的祥瑞而已,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明代末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山茧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