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该市介绍,日本国内还没有水下遗迹的专门机构,负责人称“希望传播水下考古学的魅力以及有关知识”。 鹰岛神崎遗迹位于鹰岛近海,2011年10月发现了沉没的元代船只。这是首次可辨明船体结构状态的发现,2014年10月确认了第二艘沉船。松浦市教育委员会认为或还有其他沉船或者武具等,在继续进行海底探查。 研究中心计划于保存处理已打捞的木制锚等的市属设施并设。 两艘船的船体长度...
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布,“丹东一号”在历时三年水下考古中,共提取文物200余件,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等。重要出水文物有致远舰配置的加特林机关炮、带“致远”印纹餐盘、勺子及致远舰大副陈金揆所用单筒望远镜等。 央视记者 田云华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博
资料图 12月28日上午,山东省水下考古日照工作站水下考古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日照市考古事业迈出了新步伐。省文物局副局长孙世勤,副市长郇梅,市政协副主席林玉营出席活动。 日照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所属海域有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日照岚山海域水下考古陆地调查项目是日照境内首次开展的水下考古项目,调查范围北起阿掖山,南至多岛海,涉及海岸线总长约20公里。 ...
刚出水的“致远”餐盘,型制为宽平沿,浅弧腹、盘心平、圈足。盘心有篆书“致远”二字,外圈为字母,上半圈为“CHIH YüAN”(致远威妥玛拼音),下半圈为英文“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组合成一个圆形徽标。盘口沿处一圈锦纹,纹饰原有描金,因海水浸蚀仅留下纹饰印痕 12月29日历时三年的“丹东一号”沉舰(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已于今年10月结束,共发现(提取)文物计...
历时三年的“丹东一号”沉舰(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已于今年10月结束。领队周春水12月29日在北京介绍,项目共发现(提取)文物计200余件,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并创新使用了牺牲阳极的保护方法来减缓海水对铁质舰体的侵蚀。 “丹东一号”沉舰(致远舰)遗址地处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约50多公里的海域,距离最近的大鹿岛约20公里。2013年11月,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打捞出的瓷器 2007西沙水下考古现场 打捞出的文物 5月8日,历时55天的2007西沙水下考古项目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共采集水下文物近万件,并新发掘了玉琢礁等沉船遗址10处。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威说,最快今年秋天将对船体进行整体打捞,这次西沙考古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远海。 这次对在远海发现、发掘的华光礁Ⅰ号沉船,进行了抢救...
10月1日,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成立的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队正式进驻金寨,对淹没在响洪甸水库的刘铭传故居刘新圩、商业古镇麻埠镇开展水下探测和探摸,为金寨的水下文物保护规划提供素材和依据。 根据考古计划,考古队员今年7月按照田野考古操作方法对刘新圩陆上残存建筑基础进行清理。刘新圩陆上遗址墙基清晰,现场存有大量墙砖和瓦片,要知道其性质...
“水下考古不是淘宝,更不是猎奇,它是调查、发掘水下埋藏的一切人类文化遗产的考古技术领域。”为配合目前正在深圳博物馆展出的《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近日,深博特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做题为《走进“南海Ⅰ号”:考古发掘纪实》讲座,解析“水下考古”始末。 孙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研究馆员,在水下考古、海外交通史、造船史等领域均有建树。1987年...
8月4日,2016泉州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工作启动。一支由35名水下考古专家和水下考古队员组成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队,将沿着泉州541公里的海岸线,开展为期45天的水下考古工作,探寻那些沉没在海底的故事,揭开海丝泉州的水下神秘面纱。 揭开海丝古城神秘面纱 助推海丝申遗 千年古城泉州,不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还蕴藏着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便是以“三湾十...
一艘满载气囊、蛙鞋、压铅袋等潜水装备的约28米长水下考古船,8月4日在福建泉州深沪湾整装待发。“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泉州,随之启动2016水下考古重点调查。 此次考古副领队、泉州市博物馆水下考古人员张红兴告诉中新社记者,以福建省水下考古队员为主,包括全国其他地区水下考古专家和水下考古队员共35人,将开展为期45天的泉州海域水下重点调查工作。他们根据民众...
昨日,2016泉州海域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启动仪式在晋江深沪举行,这标志着泉州将深入水下沉船疑点,搜寻泉州海丝文化的瑰宝。 2012年5月18日,泉州启动水下考古陆地调查,经过三年多的走访调查,考古队共发现古代沉船疑点和文物点47处。 今后的一个半月(45天),35名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水下考古专家和队员,他们组成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队,将以晋江深沪、东海蟳埔、惠安小岞为三个中心,由南到北,对...
8月起,泉州将启动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预计有20余名省内外水下工作人员参与。 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本次水下考古集中在8月至9月,将结合前期调查的重要沉船疑点,选择在晋江与惠安沿海展开,通过声呐仪器对沉船疑点进行探测扫描、成像分析。
蓝蓝泉州湾底,有一片神秘海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8月初,泉州将正式启动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届时来自省内外的20多名水下考古人员,将深入水下沉船疑点探摸、探测、扫描,搜寻泉州海丝文化的瑰宝。相比2012年启动的泉州沿海水下考古陆地调查,此次调查可谓“真刀实枪”,或将揭开一些历史谜团,并为下一阶段的考古发掘做准备。 【回顾】 历时三年 走访35个镇184个村 2012年...
江苏大陆自古以来水网密布、河湖纵横,全省有太湖、洪泽湖、骆马湖等淡水湖,有长江、大运河、里运河等大河,还有很多中小型的河流,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此外,江苏东临黄海和东海两大海域,海岸线954 公里,是全国海岸线比较长的省份。水下考古在江苏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多年来,虽然没有开展系统的水下考古工作,但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大运河维修整治工程及部分河道整治工程,江苏也开展了部分内水的水下考古工作。这些水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