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随着“中国考古1号”25日返回海南文昌清澜港,西沙群岛2015年水下考古工作顺利结束。作为西沙海域第二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活动,此次考古取得突出成果,其中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发掘出水37件文物,完成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甘泉岛遗址陆地考古调查、永乐环礁礁盘外海域物理探测调查。 据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队领队邓启江介绍,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
“中国考古01”号破浪而归。今天上午,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队抵达文昌清澜港,标志着历时43天的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项目顺利结束。 该项目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文体厅、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沙市政府共同组织实施的,工作范围为西沙永乐环礁海域,包括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甘泉岛遗址陆上考古调查、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永乐环礁礁盘外海域物理...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古码头遗址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保留有大量见证海丝辉煌的水下文化遗存。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博物馆、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共同合作,组织了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调查工作队,正式开启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近日,调查队传来好消息,泉州沿海水下考古陆地调查报告新鲜出炉。 调查如何进行 水下考古陆上调查,即主要采取文献查寻与实地走访...
昨日是“5·18国际博物馆日”,记者从泉州市博物馆获悉,2012年泉州正式启动水下考古陆上调查,考古队员经过三年多的走访,目前泉州沿海水下考古陆地调查报告已经正式出炉,泉州水域发现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20处水下文化遗存线索。 据泉州水下考古陆地调查工作队队长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丁毓玲介绍,2012年,泉州正式启动水下考古陆上调查,至2014年完成对泉州市541公里海岸线沿线村落陆地调...
昨日是5·18博物馆日,导报记者从泉州市博物馆获悉,2012年泉州正式启动水下考古陆上调查,经过三年多的走访调查,目前泉州沿海水下考古陆地调查报告已经正式出炉,共发现20处水下考古线索。 据泉州水下考古陆地调查工作队队长、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丁毓玲介绍,2012年,泉州正式启动水下考古陆上调查,至2014年完成对泉州市541公里海岸线沿线村落陆地调查,包括姓氏、人口迁徙、海洋信仰、码头形成...
5月13日拍摄的出水石像。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5月13日,在三沙市永乐群岛珊瑚岛海域,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对出水石像表面附着物进行采样。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截至目前,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队在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打捞出包括7尊石像在内的37件石构件,基本完成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已经掌握的材料推测,这些构件应为清代中期移居海外的先民在国内订制的建筑部...
5月13日,在三沙市永乐群岛珊瑚岛海域,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对出水石像表面附着物进行采样。 截至目前,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队在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打捞出包括7尊石像在内的37件石构件,基本完成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已经掌握的材料推测,这些构件应为清代中期移居海外的先民在国内订制的建筑部件,由于运送船只失事而遗留在该海域。 西沙群岛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必经之...
截至目前,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队在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打捞出包括7尊石像在内的37件石构件,基本完成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已经掌握的材料推测,这些构件应为清代中期移居海外的先民在国内订制的建筑部件,由于运送船只失事而遗留在该海域。】 西沙群岛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必经之地,历朝历代均有我国先民在此生产生活,因而遗留下大量水下文化遗产。图为5月13日拍摄的出...
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启动仪式12日下午在文昌清澜港启动,此次水下考古既是国家文物局2015年重点水下考古项目,也是海南省继2008年华光礁一号沉船打捞之后在南海水下考古领域中的又一次重大迈步。 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作业范围为永乐环礁海域,将进行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25名队员搭乘专业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和4艘辅助船舶,总...
日前,为配合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相关考古文博单位的协助下,对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宁波段)中的岳井洋-崇搀门、岳井洋-马岙、力洋港和青山港大桥所经过的水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旁侧声呐、多波束测深仪、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全覆盖探测,探测海域面积达2071574平方米,发现了一处水下异常点,之后经专业人员潜水探摸...
日前,为配合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相关考古文博单位的协助下,对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宁波段)中的岳井洋-崇搀门、岳井洋-马岙、力洋港和青山港大桥所经过的水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旁侧声呐、多波束测深仪、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全覆盖探测,探测海域面积达2071574平方米,发现了一处水下异常点,之后经专业人员潜...
1月23日,记者从海南省文体厅获悉,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抢救性发掘南海水下文物,让水下考古服务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2015年南海水下考古协调会近日在海口市召开,就今年南海水下考古工作目标和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 据了解, 2015年度南海水下考古工作包括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甘泉岛遗址陆上考古调查和中沙群岛黄岩岛水下文化遗存调查等内...
考古潜水人员探测沉船基地,图为去年发现绿岛一号作业。 “中研院”去年新科院士臧振华是台湾系统性水下考古第一人。图:台湾《联合报》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不少人类文明秘宝沉埋海中,却无人知。半世纪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继陆上考古后,积极发展水下考古,让这片沉默的历史发声,台湾则迟至近20年才有作为。台湾“中研院”去年新科院士臧振华是台湾系统性水下考古第一人。 开创台湾水下考古,...
东安芦洪发掘一处东晋墓地,长沙青少年宫发现古城墙……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日在“2014湖南考古汇报会”上公布了湖南考古多项“年度惊奇”。与此同时,该所2014年首次进行水下考古调查,令湖南水下考古实现“零的突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介绍,2014年该所在东安芦洪发掘了一处东晋时期的墓地,出土了纪年砖、青瓷、砚、镇纸及其他相关文物。另外,平江、蓝山等地也发掘了这个时期的墓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