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11日,从唐朝到清朝的90件各类文物标本在防城港亮相。与众不同的是,这些文物均为国家文物局首次在北部湾海域进行水下考古调查时的收获。专家表示,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发现,从侧面印证了北部湾航线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城港则是线上的一个节点。 考古队员从海底打捞出瓷器 考古队员在水下进行调查 考古队员对水下的文物进行测量 北部湾海域首次水下考古打捞出的文物...
10月11 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组成水下考古队,在前期细致探测的基础上,首次派遣水下考古专业人员潜入太平湖底探摸、拍摄、取样,为下一步水下考古发掘及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尽可能详细、可靠的信息。 本次水下考古第一阶段从10 月11 日到10 月14 日,主要进行物理探测,利用声呐对水下遗址和文物遗存的基本轮廓进行物理扫测;10 月15 日起,考古进入第二阶段...
日前,黄山太平湖水下考古调查有新进展,经考古专家水下探摸,沉没于太平湖水下的广阳城址基本确认。 自10月15日始,考古队对水面物理探测发现的城址水下探摸,确认了东门、西门和西南门;城墙基本轮廓尚存,残存高度约为1.5米,部分墙砖印有纪年文字;城内建筑破坏严重,多数仅存基础,保存状况一般,但街道仍清晰可辨。 据考古队领队张辉介绍,从已掌握资料来看,太平湖水下的城镇总体布局保存基本完好,如街区、道...
记者今天得知,太平湖水下考古调查有新进展,经考古专家的水下探摸,沉没于太平湖水下的广阳城址基本确认。西门外建筑较符合古城的文庙和崇实中学的相关记载。残存的大桥南段基本吻合永济桥(民国广阳大桥)特征。 自10月15日始,考古队对城址水下探摸,确认了东门、西门和西南门。道路、街道清晰可辨。西门城外保存有二处较大规模的建筑遗址;南门外舒溪河上大桥南段结构保存基本完整。 从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太平湖水下...
辛苦了一个多小时的考古人员出水 太平湖水下古村镇主要包括广阳城、秧溪街、龙门街、广阳桥等。经过持续多天的声呐探测、机器人试水及考古人员的水下实地探摸,目前水下环形城址的面貌已基本得以呈现,其中包括城墙、街道、房屋、码头、桥梁等位置的确认已基本完成。考古人员通过声呐扫描的图像来看,这座沉睡水底40多年的千年古城基本面貌仍清晰可辨。 昨天,太平湖上晴空万里。记者随着考古专家团队乘船刚刚靠近位于太平...
经过前期声呐水面探测,我省太平湖水下考古开始进入水下探摸阶段,10月16日主要探摸的是疑似“广阳古城”的标志建筑之一的桥梁。 经过前期水面声呐探测,基本探明广阳古城的大致范围。上午,考古工作者对疑似“广阳古城”进行水下探摸。10月15日,也曾水下探摸,两天来分别确定了东、西、南三个下潜点,进行水下探摸作业。 太平湖水下考古队领队张辉称,城址西端城墙,残存高度大概都在一米多一点,有的甚至坍塌了。...
中国是海洋大国,浙江是海洋大省,宁波是滨海大市。发展水下考古事业,既是落实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市文物事业的必然选择。自1998年我国第一个水下考古工作站在甬设立以来,宁波水下考古事业从无到有,由弱渐强,发掘与保护并重,研究与展示并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誉为“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 昨天 整装起步 厚积薄发 “7000年前,宁波人的祖先河姆渡人就已刳木为舟,以楫为马,向海洋...
10月11日,安徽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在黄山区太平湖水域正式开启。本次调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实施的内陆水域水下考古项目,为期20天,分为水下声纳探测和潜水员下水考古两个部分。 太平湖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自上世纪70年代蓄水以来,水下淹没多处古村镇。这些古村镇布局基本没有受到现代化建设大潮的影响,更大程度上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特征。在其他地区的...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丹东市东港西南约50多公里的海上,曾为1894年甲午海战时的交战海区。为配合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的海洋红港基建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水下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水下考古队承担丹东港水下考古调查项目。辽宁省文物局、丹东市委宣传部和文化局对本项目给予了有力支持,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资助了本次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的相关费用,...
多座古村镇淹没在湖底 这些天,水下声纳、蛙人等齐聚我省太平湖,一场大规模的水下考古调查正在这里展开,顺利的话,淹没在太平湖底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广阳古镇将“浮出水面”,而且,这次水下考古还可能现场直播。据了解,11日,这项安徽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正式开启,调查为期20天,调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实施的内陆水域水下考古项目。 据了解,太平湖是...
10月11号,太平湖水下考古队的各种现代科技物探设备装备陆续到位,今天开始声呐探测。本次水下探测探摸的考古工作将持续20天,前5天基本为水面探测,通过物理扫测了解水下遗址和文化遗存的基本轮廓,而后15天为考古队员潜入水下的实地探摸。 黄山区有很多千年古镇、古街、古村,上个世纪70年代,太平湖的陈村水库蓄水,淹没大片区域。经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0月8日,“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媒体见面会在丹东举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调查队专家向媒体介绍了本次考古获得的专业信息。 考古专家详细介绍了水下考古调查既往工作,并公布了今年调查情况。今年通过水下考古发掘水下文物60个种类,计120多件文物,涉及船上构件、武器、个人物品三大类,包括60多枚清代铜钱。通过此次考古调查,结合磁力物探成果、历史资料,初步判断“丹东一号”的...
近日,记者从黄山市黄山区有关部门了解到,省文物局将于10月中旬对太平湖(陈村水库)进行水下考古,此次考古将利用现代科技物探设备,对太平湖水下的广阳城旧址、秧溪街旧址、摩崖石刻等进行探测,并召开考古座谈会,对考古成果进行充分交流。 去年3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组成水下考古队进入太平湖水域,正式开展水下古城考古研究,探究其古建筑遗址分布情况等,这也是针对太平湖水下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