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甲午海战沉没舰“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重点调查1日在丹东启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继续开展对沉船的水下调查工作,沉船的身份也将得到进一步明确。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初步探明,为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丹东一号”。 1894年9月17日,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爆发海战。此次战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五艘战舰,其中有四艘战舰都沉...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国家文物局2015年川岛水下考古首期调查工作已于7月7日结束,明后年将继续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工作。据悉,此次调查工作是2015年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我省重点水下考古项目之一。 据悉,川岛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为期三年,明后两年将继续进行更深入的调查。水下考古队领队崔勇表示,首期调查工作结束了,未来将进行持续调查,力求摸清川岛陆域和海域周边的文化遗产状况,掌握其分布特点、规律及...
日前,国家文物局2015年川岛水下考古调查在广东省台山市上川岛沙堤渔港启动。这次水下考古调查不仅是2015年度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台山市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水下考古项目,将为台山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 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上下川岛又是古代海上贸易航线上的重要区域之一,著名的“南海一号”沉船即位于该海域。在这片水下文化遗产蕴藏丰富的海域...
经过前期准备和实地调查两个阶段共40余天的紧张工作,2015年度舟山海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顺利结束。 此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组织实施,重点围绕舟山市普陀海域展开。3-4月份为第一阶段,进行水下疑点的实地探测扫描工作,使用多种海洋水声探测设备,初步确认了一批沉船疑似点;6月为第二阶段,调集全国7个省、市水下考古一线人员组成潜水调查队,同时征调中国第一艘...
作为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山东主场系列活动之一,国家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重点科研基地、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重点科研曲阜基地、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等四家科研单位今天在济南正式揭牌。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齐长城文物保护18项工程和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建设也全面启动。记者了解到,这将全面提升山东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水平。 副省长季湘绮出席活动。
6月14日,2015年度舟山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启动暨“中国考古01”首航舟山仪式在临城长峙岛码头隆重举行。上午10点整,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专业用船“中国考古01”缓缓驶入预定码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舟山市政府副市长徐燕峰等出席仪式。 2015年度舟山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是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全国水下重点项目之一,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联合...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湖北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实施的2015年度丹江口库区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顺利完成。 本次水下考古调查队由救捞、测绘、潜水、考古等专业的20余人组成,分为潜水组、物探组、后勤组,对丹江口库区水下文化遗产进行了为期40天的水下调查。通过水下调查,基本摸清沧浪亭建筑基址保存现状,找到3处摩崖石刻(其中一处为新发现的明嘉靖年...
近日,国家文物局2015年川岛水下考古调查在江门台山市上川岛沙堤渔港启动。据悉,这次水下考古调查既是2015年度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台山市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水下考古项目,将为台山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 我国最先进考古船助阵 据介绍,本次上下川岛及附近海域调查为期一个半月,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实施。2014年下水的我国最先进...
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真容 “南海一号”水下考古现场 在“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必经之地西沙群岛,湛蓝的海水下散落着大量历朝历代的水下文化遗产。2015年的4月上旬,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装备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下考古专业设备,驶向了西沙群岛。43天之后,精心筹备了两年多的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宣告结束。在重点发掘项目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提取出水文物50件。6月6日,凤凰卫视...
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真容 “南海一号”水下考古现场 在“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必经之地西沙群岛,湛蓝的海水下散落着大量历朝历代的水下文化遗产。2015年的4月上旬,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装备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下考古专业设备,驶向了西沙群岛。43天之后,精心筹备了两年多的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宣告结束。在重点发掘项目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提取出水文物50件。6月6日,凤凰卫视记...
海外追讨肉身菩萨,章公六全祖师将回家。 励小捷:证据确凿,事实清楚,我们就应该无偿的让它返还。 水下考古彰显中国主权,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历七年。 吴小莉:海底挖掘,是不是对申遗也有相当的文物价值和帮助? 励小捷:那你拿什么说话,你只能拿沉船以及出水文物说话。 问答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 主持人: 2015年春,英国《每日邮报》的一则报道红遍...
“中国考古01号”船首次抵达广东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实习生王超凡、通讯员颜永树报道:今天上午,在广东台山沙堤码头边的海上,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正式启动“广东上下川水下考古调查项目”。这是该考古船首次抵达广东,该项目也是继“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之后,广东水下考古的又一大动作。羊城晚报记者获悉,该项目主要是调查上下川附近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今年内计划扫测20平方公里的海域...
随着“中国考古1号”6月25日返回海南文昌清澜港,西沙群岛2015年水下考古工作顺利结束。作为西沙海域第二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活动,此次考古取得突出成果,其中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发掘出水37件文物,完成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甘泉岛遗址陆地考古调查、永乐环礁礁盘外海域物理探测调查。 据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队领队邓启江介绍,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25日,“中国考古1号”结束在西沙群岛43天的作业,返回海南文昌清澜港,标志着此次水下考古工作顺利结束。根据出水的瓷片和石构件特征分析,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的时代为清代晚期,沉船为一艘专门运输石构件的远洋运输船。 作为西沙海域第二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活动,此次完成了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甘泉岛遗址陆上考古调查等考古任务。 在重点考古发掘的珊瑚岛沉船一号遗址,虽然没有发现沉船船...
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结束,工作队25日上午回到海南文昌清澜港。本次水下考古完成四项内容,其中重点发掘项目——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共提取出水文物50件(片)。 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历时43天,由海南省文体厅、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沙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范围为西沙永乐环礁海域,包括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甘泉岛遗址陆上考古调查、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