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理论、生活、技巧同步共进 学习花鸟画要走一条理论、生活、技巧同步共进的道路。这有利于创作者全面素质的培养。对中国画的理论研究要抓住史、论两条线,并从东、西方横向的对比中加以把握。尤其要深入认识我们优秀的民族传…[全文]
结构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结构是字点画之间的联结、搭配和组合,以及实画和虚白的布置。研究书体结构,塑造形质美,追求情趣味,是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纵观微察漫长的字体书体的演变过程,分析书体结构在书法诸要素中的关联、地…[全文]
世界上最贵名画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 2004年年5月5日在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而在这幅天价名作背后却隐藏著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手拿烟斗的男孩”相恋邻家女 这幅画是毕加索1905…[全文]
书法艺术究竟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昨日,中国书协顾问、西安交大教授钟明善从专业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对“书法标准”的看法。 书法评判见仁见智 钟明善认为,书法作品评价标准有弹性,主要取决于评判者本身的学术艺术水平。“评判…[全文]
《九州无事乐耕耘》纸本设色横幅尺寸150×250厘米 徐悲鸿晚年最杰出的作品,新中国美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页 《九州无事乐耕耘》来龙去脉 徐悲鸿先生(…[全文]
当代的中国画创作有个热门的话题:那就是中国画的传统笔墨和创作中的制作技术的问题。 自古至今多数画家(画匠)在创作中,毛笔与水墨已是较普遍的创作材料,无论写意,还是工笔都是作画中的主要工具。因每个人的学识、修养、素质的不同,所创作出来…[全文]
一千余年前,五代十国之一的南唐王朝,拥有大片的御用茶场和园林,掌管园场的竟是一位饮誉当时的画家——董源。他官至北苑副使,字叔达,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世称“董北苑”,他生于唐朝末年。一说是南唐中主李璟迁都南昌时,董源受到朝廷的赏识,随着政治…[全文]
山水画究竟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关于这个问题,向来有3种不同的见解:其一,山水画的产生与地主庄园制有关。笔者以为此说未妥,因为历来的山水画家都主张足迹遍布名山大川,他们追求的是自然美的典型,而绝非定居名胜一处;其二,山水画的起源与道家思想有…[全文]
中国画颜料主要是天然颜料,有石色、水色之分。石色,即矿物质粉状颜料,用时需调入胶水。石色稳定性好,覆盖力很强,千年不变色,且沉着厚重,漂亮而不火气,如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等。初学者可先用铅管装的石色,效果虽差些,但还比较方便。水色,是从…[全文]
朱屺瞻———中国画与毛笔是分不开的。围绕着各种笔墨的应用,产生了千百年来的实践与理论,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绘画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笔须藉墨(或色)以为用,不能离墨而言笔,古人笔墨合称,即此道理。 笔是骨,墨是肉。从笔锋着纸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