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浅谈古字画鉴赏之古书法的源流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 认识中国古代的书法源流,对于当下的书画鉴赏和收藏都极有裨益。我们现在就来讲一下中国古代书法的历史和主要种类。 自古以来,我国书法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创新,在字体上总的来说,从繁到简,方便日常使用…[全文]

2014-08-08 15:32:00

书画保管讲究多 金秋晒画不可取

    金秋十月,风清气爽。不少收藏者认为展玩书画的佳机来临,于是取出心爱之物把玩、会友。为了去除湿气,有人还拿书画到秋日下暴晒。对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宋向光表示:现在的确是展玩书画…[全文]

2014-08-08 15:30:25

书画传统装裱与现代机裱的鉴别

    书画装裱是我们中华民族独创的传统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历代许多珍贵的书法、绘画乃至书籍、碑帖等能够幸存到今天,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经过了装裱,用纸、绢、绫等材料,对书画加以保护,如果离开了装裱…[全文]

2014-08-08 15:29:21

尚意中的差异 北宋四家书学思想抉微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人尚态” 是清人梁巘对清以前五个时代书法艺术不同时尚的概括。考其所本,大概来源于董其昌,董氏有“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之说,可见其文集《容台集》。笔者不认为,梁氏此语,是对前五代书法倾向所作…[全文]

2014-08-08 15:27:14

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全文]

2014-08-08 15:26:04

谈书法艺术中帖学与碑学及笔法演变

    1. 中国书法艺术史,从艺术长期流传的发展来看,其实,它主要是一部《“帖学”史》,次要是一部《“碑学”史》。一般认同清嘉庆、道光以前为帖学期,之后为繁荣的碑学期。但朱明认为,人类追求的“极致”就是:自由、奔放、激情的个性化“飞扬”与艺术的自…[全文]

2014-08-08 15:25:13

书画中皇家御墨伪作的辨识

    所谓“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皇家御墨”伪作,是指自很早以前开始就有人借“历代帝王或皇室成员笔迹”的名义炮制与兜售书画伪作,使得此类伪作成了被流通与收藏较多的一种“货色”。从种种迹象表明,自古到今,似都有批量生产这种伪作的手工作坊存在。这类成…[全文]

2014-08-08 15:23:47

20世纪前期中国留日画家的油画艺术

    1934年8月1日出版的《良友》第91期上的“中国留日学生美展出品”专栏 在中国留学生云集日本的1937年以前,西方现代诸流派正倾入日本,各种流派风起云涌,形成日本近代美术史上最开放、风格面貌最多的一段时期。中国留学生既在学校从师带…[全文]

2014-08-08 15:20:34

为生计奔波的古代画家们

    中国画对于西方人而言,简直就是一个谜:用乌黑的墨汁,在薄薄的宣纸上信手勾勒几笔,一座山、一棵树、一座桥、一个人,或者一只小鸟,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更不可思议的是,中国画不像油画那样强调结构、造型、色彩、透视之类的规则,画家们在作画时非常…[全文]

2014-08-08 15:18:21

中国画不可或缺的元素——人文关怀

    “都市”与“田园”描绘的是两类社会语境,在参展的200多幅作品中,一部分画家以现代都市为题材,用生动的笔墨描摹了都市百态;另一部分画家以乡村田园为对象,以抒情的笔调表现了乡土风情。但无论都市还是田园,画家们均以切近现实的情怀,思考着当代人的…[全文]

2014-08-08 15:17:02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