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内府鉴藏书画的钤印格式
2014-07-28 13:22:15 来源:石渠雅集 已浏览次
清代宫廷收藏数量超过前朝。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一些法书名画巳为清皇室所收集,而后许多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也陆续归入内府。到了干隆朝,捜集书画的数量已相当可观,存世的唐、宋、元、明法书名画几乎收罗无遗,对这些藏品的鉴藏也随之形成一套管理和记录体制,在鉴藏印章的使用上也是如此。这些藏品大多编入《石渠宝笼》和《秘殿珠林》正、续编,计有数万件之多。至嘉庆朝又续编三编。从这些著录书所载作品中可以看到,清中期的皇家书画收藏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的最大一次集结。
清内府藏品多钤有皇室收藏印,特点有二: 一是干隆帝钤印最多;二是干隆内府钤印有一定格式。一般来说,入选《石渠宝笼》或《秘殿珠林》正编的钤五玺,即"三希堂精鉴蜜"、"宜子孙"、"干隆御览之宝"、"干隆鉴赏"、"石渠宝芨"。五玺位置是作品右上部钤'三希堂精鉴窒''、'宜子孙"两印,中上部钤"干隆御览之宝"一印,左部钤"干隆鉴赏"、"石渠宝岌"或秘殿珠林"两印。当然,上述格式仅是一般常见的规格,有时还会出现增加或者减少印奎的情况,较之"宣和七玺"而言,的确难以找出定制。如选入重编的精品加钤秘殿新编"、珠林重定或"石渠定鉴"、"宝贫重编"两印,合称"七玺"。藏于不同地方的再加钤一印,如"干清宫鉴藏宝"、'养心殿鉴藏宝"、重华宫鉴藏宝"、'御书房鉴藏宝"或"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签"、合称"八玺"。有时也减至一玺或三玺,有时又加钤"寿"、"古稀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等。嘉庆朝亦仿五望、七玺格式钤印,至清代宣统时期仅钤一、二印玺,所钤收藏印记大为减少。但凡是钤盖宣统御览之宝(椭圆形)的法书名画多是溥仪离宫前以赏赐溥杰为名偷运出紫禁城的内府藏品。
本文图版为文征明行书卷(局部)款识处钤有干隆帝、嘉庆帝、宣统帝的鉴藏玺印。三位皇帝的玺印钤盖于一件作品上,往往是"干隆御览之宝"居中上部,"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则是以之为中心作环绕状。凡是违背这一格式的传世作品,就要注意判别其中的是非真伪。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