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画装裱的主要特点

      书画装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时代的特征、地区的差异等独特印记,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确定作品的时代下限,而且对于书画鉴定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了解书画装裱的重要意义。

      明代书画装裱形式较前代有了新的发展。手卷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天头后、画心隔水前增加了一段空白纸即"引首",也称"迎首"。引首最早见于明永乐年间书法家程南云所题顾闲中《韩熙载夜宴图》和夏7货《上林春雨图》卷。引首用纸一般是宋经戋、白宋笺、宋元花金笺、高丽蔺纸等,纸质与宋拖尾纸相近,用绢镶上下边,有仿宣和装窄边的也有用绫或绢挖镶宽边的,由此形成天头一隔水一引首一隔水一画心一隔水一题跋拖尾的手卷装裱形式,这种形式历经清代、民国,一直沿袭至今。手卷两端分别镶嵌与轴平齐的玉、瓷等轴心〖俗称堵头"〗。天杆大都用檀香木。扎带为仿古锦带,多配有玉质、角质及牙质别子。

      立轴的装裱式样也较多,不仅有绫圈绫天地两色裱、仿宋宣和裱,而且出现了加诗堂裱、屏条装和对联装等形式。两色裱的天头多贴圈档色的惊燕。带诗堂的立轴有两种式样,一是画心与诗堂之间镶绫条或绢条;另一种是画心上方直接镶诗堂。明代立轴的天地头、隔水尺寸,较宋元明显加长,这一时期的宽幅大画,天头约55厘米左右,地头30厘米;中幅尺寸更长,天头在66厘米左右,地头约33—50厘米。那种窄边的就是仿宣和装,如明代缪辅的《鱼藻图》依然保存了原装格式,而明代朱端的《烟江晚眺图》轴就采用了宽边的形式,它用米黄色宽边绫圈及深蓝色花绫天地,是明代典型的装裱形式之一。宫裱多用龙凤、云鹤等图案的黑色绫,而民间装潢多用深蓝、葱白、月白色绫绢。对联装出现于明代后期的万历年间,装裱式样窄而长,天地头均短,地头约是天头的三分之二。

      明代册页以蝴蝶装为多。明代蝴蝶装一般前带副页,正页普遍用绢、绫开身。除普通蝴蝶装外,还有绢转边式和绫面绢边式蝴蝶装。部分册页在本幅四周嵌有青色细栏道,而清代册页则未见这种样式。此外,还出现了折扇面改成册页或挂轴的新形式,这也是前代所没有的。

      从书画鉴定的角度去认识书画装裱,有两点值得注意,即每个时代使用的材料和装裱格式既体现前代的延续,又具有当代的特点,这为判别传世书画作品的时代提供了参考依据。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