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陪伴几代人成长的连环画如今也成为继瓷器、书画、钱币、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热点。小时候几毛钱就能买到的小人书,如今价格能够翻上几千倍,这一价格突变可能是连连环画创作者也想象不到的。当年被出版社当废纸卖掉的手稿,如今拍卖价格动辄百万。…[全文]
2014年春拍中,当代水墨持续受到各大拍卖公司的关注和追捧,多家拍卖公司还首次引入当代水墨板块。经过两年的市场火热,当代水墨在今年春拍中,成交热度不减。但书画收藏不像股票,只有真正的精品才能经受住市场的磨练,价值一起上扬。近日举行的“纯粹水…[全文]
在收藏界,有“好字不如烂画”这一约定俗成的行规。除名头极响亮的几位书法界大师名家之外,在同等身份地位名气的作者之间,画家的作品成交价肯定大大高于书法家的作品价。书法家们似乎对此也没什么脾气,只是偶有抱怨而已。但其实书法的艺术价值不比画低。过…[全文]
看展览时,第一眼站位很重要,看正书(分不清楷魏篆隶,就找不连笔的)要保持2米距离,看行草(就是连笔字)则要距离3米之外。站定后,伸右手食指在左手掌点画做临摹状。如有人在侧,就说:此作深悟“中和”之美,如能背诵《书谱》中句“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全文]
研究古书画的鉴定就像上一堂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对历史有研究在书画鉴定上肯定能发现伪作的马脚。这就跟你在古瓷上绝对找不到“微波炉可用”这五个字一样。我们大都晓得的那个造伪的场景是出现在《水浒》里,吴用让萧让模仿蔡京的笔迹给蔡九知府写回信,欲救宋…[全文]
与名家作品色彩作伪的“无中生有”手法相比,其他类型的色彩造假的发生概率相对要少。此次,我们接着再讲书画色彩造假法之“添加”作伪。 “添加”是指原先某名家作品画面上除墨色以外已敷上了若干颜色,或许因其只是轻薄的淡彩,造假者(或策划者)…[全文]
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林风眠先生曾说:“真正的艺术家犹如美丽的蝴蝶,初期只是一条蠕动的小毛虫。要飞,它必须先为自己编织一只茧,把自己束缚在里面,又必须在蛹体内来一次大变革,以重新组合体内的结构,完成蜕变。最后也是很重要的,它必须有能力破茧而出,…[全文]
张桴园《岁朝集瑞图》 俚语曰:不出正月都是年。本次鉴宝,正月十六,年味儿还浓着哩。持宝者中,有持着名家春联和“岁朝图”等年味儿十足的作品来鉴定。下面点评的,即是其中的一件,名曰《岁朝集瑞图》,作者乃民国(1912-1949)海派画家…[全文]
收藏四忌 一忌“哄抢”。香港在书画收藏投资的高峰期曾出现过好几次“哄抢”现象。大陆书画家蜂拥而入,挤进香港办展销画,最多的时候能一天有好几个画展开幕。近两年,由于香港经济受东南亚经济危机的牵连,再加上高峰期进入香港的书画作品太多太滥…[全文]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画像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有许多有趣的流传故事。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如今,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