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御宝轩展出《易越石书法软片》

    鸿文重东国 雅艺谷南宗 易越石(1912——2007),字慧伯,号培堂,1912年出生于湖南衡阳,幼读经史,十三岁习国画及书法。在易越石先生一生艺术生涯中,术业有专攻。易越石从1925年开始,就开始着力于金石篆刻及书画的研究。曾经…[全文]

2014-09-10 09:30:21

新钢笔画的技法探索

    运用钢笔进行美术创作,国内许多人还不太了解,其实用钢笔画出来的作品就是钢笔画。钢笔画是泊来品,用钢笔画画,在中国已有上百年的时间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钢笔画创作在连环画(俗称连环图、小人书)的美术创作活动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曾得到…[全文]

2014-09-04 15:08:08

当代人物画玩起了八股文

    石齐 《二湘云游图》 中国画 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人物画,自二十世纪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当代人物画创作走到今天,也多为评论家所诟病,尤其是过于写实的倾向、照搬西画的块面处理、线条绵软无力、样式刻板而丢失传统写意精神等问题。那么…[全文]

2014-09-04 14:45:01

写意花鸟画之传承与实践

    据画史记载,中国的花鸟画在唐代就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到宋元时则已达鼎盛高峰。当时的花鸟画大多工细详实,刻画精微,流传下来的如黄荃与黄居采父子、崔白、赵佶等人的作品,其状物写实之能力、精细生动之笔墨,至今仍然让我们叹为观止,赞口不绝。这类…[全文]

2014-09-04 13:54:43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唐花鸟图壁画

    唐赵逸公墓花鸟屏风画 安阳唐代赵逸公墓中绘有一幅花鸟屏风画。这幅花鸟画画幅宽大,宽2.82米,残高1.35米,画面被赭红色的方框分成三部分。中间的画幅最大,画面以一个巨大的、装饰着繁缛花纹的金盆或银盆为中心,盆中盛清水,水中漂浮花朵…[全文]

2014-09-04 13:49:17

上海的中国画创作:沉稳与兼容

    对于上海新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更是体现了创新的意识,面向当代、立足本土。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设在上海,当时媒体就展览中暴露出中国写意精神缺失的问题,有诸多的报导。实际这种情景在十几年前的全国美展中就已经初现端倪,细扣密描,追求…[全文]

2014-09-04 13:47:11

评论:“文人画”要有文人气质

    何谓“文人画”?陈师曾(1876~1923年)如是说:“就是画里面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专在画里面考究艺术上的工夫,必定是画之外有许多的文人的思想,看了一幅画,必定使人有无穷的感想,这作画的人必定是文人无疑了”。以这样的标准来考…[全文]

2014-09-04 13:45:25

画医传奇:指尖上的古画装裱修复术

    时光倒回20世纪50年代,在颐和园典藏大量历代名家书画的库房里,总能听到一对父子激烈的争论声。 由于国内当时并不具备修复油画的条件,因此,在面对那幅荷兰宫廷画家华士·胡博为慈禧太后画的油画像时,这对父子的争执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最后,…[全文]

2014-09-04 13:44:13

当代书画的刚性消费与隐形需求

    史国良 《转经图》 设色纸本 144×360厘米 2000年 曾健勇 《风过天晴(三联屏)》 彩墨纸本 188×288厘米 2013年 在今年春拍中,近现代书画精品难觅,高价成交拍品数量大减,成交价格超过5000万元的书画作品…[全文]

2014-09-04 13:41:43

清代岭南书法家宋湘及其书法作品鉴赏

    《行书录旧作十四首册页》局部(见《宋湘先生翰墨》) 《湖上五别诗》拓片局部(东莞市博物馆藏) 宋湘绣像(引自《清代学者像传》) 一、宋湘其人 宋湘(1757 1826),字焕襄,号芷湾、芷帆,广东嘉应(今广东梅州…[全文]

2014-09-04 13:38:58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