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画史》 有人说,中国画是中国文人表述情感与胸襟的基本方式,与文史相互补益、相互彰显而相生相和。因而,中国文人通才的精神和学问养育了中国绘画。诸如魏晋之宗炳…[全文]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作者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王希孟。王希孟…[全文]
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 黄公望的《天池石壁》,立轴,绢本,浅绛,横57.2厘米,纵139.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层峦叠峰,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构图繁而用笔筒,笔墨浑厚…[全文]
王蒙简介: 元代山水画家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山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全文]
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汉族,浙江嘉兴魏塘人。工词翰,草书学辩光,山水师巨然,墨竹宗文同。画山水深厚凝重,擅於用墨,淋漓雄厚,为元…[全文]
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卞山(一作弁山),在画家王蒙的家乡吴兴西北十八里处,那里山高林茂,景色幽美。他的外祖父赵孟頫和元初画家钱选,据记载都画过“卞山图”。他们的作品…[全文]
十骏马图(局部) 王致诚 册页 纸本设色 纵24.2厘米 横29.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近年来,随着古代书画收藏的逐渐升温,藏家较之以往更注重作品的历史著录,尤…[全文]
衡量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艺术是否卓越,我以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看其是否具有真正的大灵魂,是否具有独特的时代文化体认和生命表现。这种理念对当代国画家重新体认华夏本元审美精神那种天道意识及强调时空一体,时空变化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创造活动一体的存在境…[全文]
程十发 金笺鱼乐图 中国画,历来是画在纸上或者绢上的,纸与绢相比,是纸更能展开中国画笔墨的所有美感。而且纸与绢相比,保持的年份,历来有“纸千年,绢八百”之说,绢年份长了,发脆,易断,色彩也转向沉闷,不如纸,有千年之寿,多少代后展卷观…[全文]
唐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局部 盛唐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均发展至空前的高度,达到后世难以逾越之境界,绘画亦然。王伯敏在《中国绘画史》中说:“所谓‘盛…[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