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16日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博物馆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东方庞贝”之称的青海喇家遗址10公里处发掘了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史前遗址——鄂家东遗址,本次实际发掘面积逾500平方米。 鄂家东遗址位于民和县中川乡鄂家村,本次发掘出土各类遗迹共计48处,其中房址2座、墓葬2座、灶1座、灰坑43个,遗址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水晶等诸类标本达数三百余件。据初步统计,可修复的完整陶器约...
图为鄂家东遗址考古发掘。民和县博物馆摄 记者16日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博物馆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东方庞贝”之称的青海喇家遗址10公里处发掘了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史前遗址——鄂家东遗址,本次实际发掘面积逾500平方米。 图为鄂家东遗址考古发掘。民和县博物馆 摄 图为鄂家东遗址的出土器物。民和县博物馆 摄 鄂家东遗址位于民和县中川乡鄂家村,本次发掘出...
为展示青海传统村落的现存状态、保护情况及绿色可持续发展前景,青海省从8月20日起在西宁举办中国传统村落(青海)图片展。截至目前,青海共有79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在此次展览中,79个村落被分为7个板块,上万幅传统村落立档调查中精选的图片呈现在观众面前,内容包括青海传统村落濒危情况,河湟流域、隆务河流域、玛柯河流域、澜沧江流域、通天河流域游牧村落等。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地理...
在过去12天,至少有50万人前往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欣赏了青藏高原的一对父子创作的百幅精美唐卡作品。 自本月9日起展出至20日结束的12日内,名为“相由心生——唐卡艺术精品展”在国博隆重展出。据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博士、此次展出活动的发起和策展人解加馨于介绍:“至少有50万名观众欣赏了这对藏族父子俩创作的百幅精品唐卡、创作底稿和唐卡长卷。” 解加馨于介绍,国内藏文化领域的多位著名学...
传统古村落作为历史长河“亲历者”,在现代化城市加快建设的今天,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和保护。据悉,目前我省的4166个行政村中,290个村庄具有文物保护和传统村落价值,占全省村落总数的7%.其中,79个村庄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为保护传统古村落文化遗产,日前,中国·民族传统村落三江源(拉司通)峰会在玉树州称多县举办。本次峰会通过参观考察、主题研究的方式,全面...
图为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通天河边的藏族古村落。罗云鹏摄 8月18日,记者从中国传统村落(青海)图片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青海共有79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省地理地貌多样、民族文化多元、高原气候独特。世居此间的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以及撒拉族等民族造就了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和独特的传统村落类型。 图为青海玉树...
图为青海古道博物馆馆藏。马丁摄 “日月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国家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三大古道之一。博物馆的建设能让游客短时间之内了解青海的历史,直观感受青海灿烂的文化。”青海古道博物馆馆长刘砖8月6日告诉记者。 青海古道博物馆位于该省湟源县日月山景区,设有两个展馆,文物展览分为“文明传播 古道开拓”和“民族往来 道通中西”两个部分。 图为青海古道博物馆馆藏。马丁 摄 ...
7月21日,由中国国家画院、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共同主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青海省国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的作品,打破了人们对青海绘画的刻板印象,以紧跟时代的表现力和具有地域特点的感染力展示出青海新中国美术家的面貌。 危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多彩的民族文化,造就了青海鲜明的地域特色。青海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它孕育出沉静与深沉的气质。此次7位来自青海的美术家李...
玉树岩画 资料图片 “玉树岩画应该加紧申报世界遗产。”参加“玉树岩画国际论坛”的沙特阿拉伯岩画专家马吉德·汗介绍了沙特岩画申遗的经验和做法,他认为玉树岩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完全符合申遗的条件和要求。 日前,在青海西宁召开的玉树岩画国际论坛上,国内外多位教授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研讨。2013年至2016年,玉树州沿通天河流域先后进行了13次岩画调查工作,在通天河境内的勒池、昂拉、...
8月1日,记者在青海西宁举行的玉树岩画国际论坛上获悉,该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通天河流域目前已发现21个岩画群,其中最早可追溯至2600年前。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和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 青海省玉树州文体局局长王东梅介绍,2013年至20...
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青海省班玛县红军沟纪念馆正式揭牌开馆。 红军沟原名子木达沟,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以南39公里处的子木达沟。1936年6月底,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约2.5万余人进入青海,在班玛地区休整期间,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政治主张和革命道理,并在石壁上写下“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的标语,至今字迹清晰醒目。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惟一经过...
7月8日,中新社记者从青海省湟中县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地依托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构建的以藏文化及青海河湟文化展示为主题的博物馆群已基本成型,现在,还将首次常态化展演青海多项民俗文化。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发祥地,是格鲁派创始人、“第二佛陀”宗喀巴的诞生地,也是青海省5A级王牌景区之一。酥油花、堆绣、壁画被称为塔尔寺“藏艺三绝”。 青海省湟中县文化旅游体育...
资料图:9月4日下午,4只藏原羚在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公路旁向路人张望。中新社记者 胡友军 摄 7月2日至12日,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7月7日,青海可可西通过表决顺利入选,成为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有着“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等美誉,它的美丽令人叹为观止。其申遗成功的背后,也凝聚着多方的心血和努力。 就地理位置而言,青海可可西里位于玉树...
以下为《意见》全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 青政〔2017〕3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精神,为切实加强全省文物工作,推动文化名省建设,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
图为外国客商参观古董地毯。孙睿摄 “我很喜欢中国文化,一直在收藏中国古董地毯,从收藏研究中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为此还专门出版了一本书,分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展厅内都有销售。”来自荷兰的收藏家、荷兰海牙市艺术馆馆长库斯·德容6月3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2017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以下简称:藏毯展)在青海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中国29个省(区、市)市以及伊朗、尼泊尔、印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