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地青海可可西里,原来它这么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资料图:9月4日下午,4只藏原羚在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公路旁向路人张望。中新社记者 胡友军 摄

 

  7月2日至12日,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7月7日,青海可可西通过表决顺利入选,成为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有着“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等美誉,它的美丽令人叹为观止。其申遗成功的背后,也凝聚着多方的心血和努力。

 

  就地理位置而言,青海可可西里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境内,地域面积涵盖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一部分。可可西里,在蒙语中是指“青色的山梁”,一说也有“美丽的少女”的意思。

 

  曾经有一种说法,可可西里被称为是高寒生态系统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此地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禁区",但却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在这些野生动物中,无疑以藏羚羊最广为人知,它们也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最多的时候,曾经有20多万只活泼可爱的藏羚羊生活在那里。当然,在可可西里还分布有210种植物,其中有72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如短梗藓状雪灵芝、青海翠雀花、可可西里点地梅等。

 

  不过,在20世纪后期,“沙图什”披肩在西方走俏,原本相对静谧的可可西里喧闹起来——偷猎者来了。“沙图什”的发音来自于波斯语,主要是指一种用藏羚羊绒毛织成的披肩。一件“沙图什”披肩一般需要三只藏羚羊的绒毛,价格十分昂贵。

 

  为此,大量可可西里藏羚羊一度遭受不法分子猎杀,数量骤降,据说最少时不足2万只。2004年,陆川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便是对此事的反映: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

 

  为保护藏羚羊,青海省政府1995年建立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河水流域几乎遍及整个保护区,且湖泊众多、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被誉为“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

 

  此外,可可西里无人区就在唐古拉山脚下,有着“风雪仓库”之称的唐古拉山口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是长江正源,周边设有长江源头纪念碑、可可西里保护站等。

 

  可可西里有多珍贵?大概此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发布专家技术评估报告,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该报告中称;“青海可可西里提名遗产地是世界上最大、最年轻的高原的一部分,拥有非凡的自然美景,其美丽超出人类想象,在所有方面都叹为观止”。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