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掐丝唐卡展示 展览现场。 坛城沙画表演 “善美大成”青海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30日在天津市文化产权交易所启幕。80余件唐卡精品亮相,坛城沙画首次在天津揭开神秘面纱。 此次展览由天津市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青海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委员会,青海省黄南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管委会共同主办,善慧堂(天津)唐卡艺术中心承办。展览从5月30日至6月15日举行,主要展示...
近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对喇家遗址的区域范围、保护管理机构、出土文物管理、遗址范围内的项目建设、考古活动、旅游开发等活动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这标志着中国唯一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获得专门立法保护。 有着“东方庞贝”之称的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据专家考证,喇家遗址属于4000年前...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保护管理条例》8日经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将于8月1日颁布施行。 考古发现,喇家遗址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因地震和黄河洪水毁灭的喇家遗址,主要为齐家文化中晚期遗存,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巨大聚落,以非自然性死亡人体遗骸及生产、生活器具、场景为主要呈现,是一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 喇家遗址位列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保护管理条例》8日经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这标志着中国唯一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获得专门立法保护。 考古发现,喇家遗址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因地震和黄河洪水毁灭的喇家遗址,主要为齐家文化中晚期遗存,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巨大聚落,以非自然性死亡人体遗骸及生产、生活器具、场景为主要呈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 ...
6日,中国昆仑玉主产地——青海省格尔木麒麟玉锦文化苑开馆,这是昆仑玉主产地第一次以传播、弘扬昆仑文化和昆仑玉文化的玉文化馆。开馆当天,馆内还展出了中国原生态山水画派创始人、著名山水画家贾雨近期创作的《印象昆仑》系列山水画,以多渠道传播昆仑文化。 昆仑玉是青海独有的优势资源,主要产自昆仑山脉东缘,与和田玉同处一个矿带,现探明储量为7.5万吨。昆仑文化作为黄河文明,在人类迈入文明门槛的时候,以其鲜明...
青海玉也属软玉,因市场价格比较低,常常冒充是新疆和田玉,但是青海玉与传统的和田玉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青海玉呈半透明状,比和阗玉透明度要好,质地也比和阗玉稍粗,比重比和阗玉略低,质感不如和田玉细腻,缺乏羊脂玉般的凝重的感觉,经常可见有透明水线。青海料颜色也稍显不正,常有偏灰偏绿偏黄色,也多有黑白、黑黄、绿白、绿黄相杂的玉料而被用做巧色。青海玉基本都是山料。 俄料软玉的产地古时也属中国版图,现已...
青海料的特点:一是“干”无油润度,但玉友要当心有的商人把青海料沁入油中,时间一久丑态毕露;二是“白”;三是“透” 大多呈透明状……青海料更多见疏松的类型,容易上色,不好打磨,容易出橘皮,容易黯淡 俄料大致分为白皮料和糖(俄)料,这是新疆行内的叫法。 好的俄料特白,但不是和田料那种糯白、阴白色(微微泛青),俄料的白度无含蓄柔和之美(实物对比一目了然)俄料实物上手——稍稍透光“毛毡状”的结构明...
青海陶瓷制造业历史悠久。考古学家在我省发现最早的陶器,经测定距今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在明清时期,大通桥尔沟农民就采用当地青泥,手工捏制出造型后,再用地窑烧制砂罐、砂锅、砂火锅等生活物品,由于制作精良、经久耐用,所以,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 1930年,来自甘肃的陶瓷工匠们来到西宁小峡,建起了土窑烧制砂器和黑瓷,后命名为小峡缸厂。这个厂是西宁第一家初具规模专门制作陶瓷的工厂,但到了1953年后便停...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黄河北岸的二级阶地上,是我国首次发掘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其考古发现曾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配合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建设,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县博物馆组成喇家遗址联合考古队,于2014年7月至12月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田野工作,并获得重要成果。 发掘区主要位于喇家国家考古遗...
春节、藏历新年,是青海藏区牧民最重要的民俗节日。 青海东部和北部的牧区由于受内地风俗影响,一般都有过春节的习俗,同时也过藏历年。青海南部的果洛、玉树及其周边的四川甘孜、阿坝等牧区过去一般过藏历年,如今随着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部分地区除了过藏历年,也过春节等其他传统节日。 笔者在此重点介绍青南牧区过藏历新年一些习俗。 2015年,是藏历木羊年,今年藏历大年初一恰巧与春节是同一天,藏历新年,是藏...
2月2日,青海省文物管理局召开全省2015年文物工作会议。青海省各市、州、县(区、行委)文化(文物)局长,省直文博单位负责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文管所所长,省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等共计9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主要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传达了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回顾了全省2014年文物工作,安排部署了2015年工作重点。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党组书记、厅长...
4日,记者从青海省文物管理局了解到,2014年全年该省共落实文物保护资金2.25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落实国家重点文物专项保护资金1.68亿元。全年共申报69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工程,57项获批。 据青海省文物管理局副调研员张磊介绍,2014年该省文物保护围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维修工程、安防消防、保护规划编制、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工程以及传统村落五大方面,进行文物保护工作。 ...
3日,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王倩倩介绍,2014年青海喇家遗址揭露遗迹139处,其中三座房址共用一处门前场地的现象为喇家遗址首次发现,为探索齐家文化的聚落形态及社会结构提供了难得的线索。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黄河北岸的二级阶地上,遗址区域内保留了4000年前大地震、黄河大洪水或泥石流等多重灾难遗迹,是中国首次发掘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并入选“2001年度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1月29日,省博物馆《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展》升级改造后对外开放。沙画展版、仿铜浮雕、透明屏演示文物、扫二维码知晓文物信息……百姓可通过融合多媒体视听技术和寓教于乐为一体的展陈设计,观赏国家级文物等文物精品,了解大美青海久远的历史。每周二至周日9时30分至16时(每周一闭馆),免费向百姓开放。 该展内容分为《史前文明遗珍》和《历史文物精粹》两大部分。通过增加各时期青海历史长河当中的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