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堪称中国考古学界年度盛事的中国社科院“2016中国考古新发现”10日在京揭晓,国内“六大”加上首设的“国外考古新发现”,总共七大新发现成为刚刚过去的这个中国“考古大年”的典型代表。从黔中万年前后的史前洞穴,到洛阳“不封不树”的曹魏大墓,时间跨越逾8000年。 1万年前后“贵州人”的多彩生活 名称: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 坐标: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 时代...
“常德唐林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将西洞庭地区的文明史推进到4000年前。”该遗址考古发掘领队王良智近日在2016湖南考古汇报会上表示,唐林遗址文化因素特点鲜明,包含宋元时期、商周时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三个阶段的文化堆积。 发现于2010年的唐林遗址位于湖南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唐林村,周围河网、池塘、湖泊密布,水系发达。2016年3月,当地村民在遗址西部修建鱼塘,挖出大量新石器晚期石家河文化和西...
江赤山岛杨腊丘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现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昨日在长沙举行的2016湖南考古汇报会上,湖南史前文化考古成为会议最大热点。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郭伟民称,湖南澧阳平原和环洞庭湖地区依然是揭示史前湖湘历史面貌的关键区域,本年度沅江赤山岛旧石器遗址以及华容县车轱山遗址、常德唐林遗址、澧县孙家岗遗址等的考古工作极大丰富了我们对该区域史前文化,尤其是石家河时期考古学文化面貌...
图为研究人员发现的“史前三皇体系岩画”。吴甲才摄 1月5日,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教授周玉树对外披露,近期,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调查内蒙古狼山地区数千幅史前岩画中,发现罕见的“史前三皇体系岩画”。专家认为,该岩画的形成时间比西方国家早两千多年。 该研究所研究人员是在四幅奇异立体人面岩画中发现“史前三皇体系岩画”的。周玉树说,从这四幅同一时期刻磨的岩画可看出,中国古代的先民所创作的“...
29日,内蒙古文物局发布消息称,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岔河口环壕聚落遗址,发现了大型土塑动物造型,同时出土大量仰韶时期的遗物。 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岔河口环壕聚落遗址,是南流黄河中段最重要的史前聚落遗存,也是国内截至目前发现的距今6500一5500年前,规格和等级十分讲究的一处仰韶中期的“中心聚落”或“酋帮中心”。 据内蒙古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吉平介绍,在遗址外围环壕发现门址四处,分列东...
12月14日上午,记者从大榭遗址一期考古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报会上获悉,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对大榭岛遗址实施了大规模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发现史前良渚文化至宋元时期各种遗迹现象50余处,出土陶、瓷、铜等器物200余件。这是浙东最大规模的海岛考古。 据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榭遗址位于宁波大榭开发区下厂村。该遗址西北依托...
桃园遗址F2房址俯视全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提供摄 11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考古工作者在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桃园村南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聚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 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众考古研究部主任、此次考古发掘项目的执行领队郑媛介绍,庙底沟时期是中国史前文化最繁盛、辐射力最强的阶段,可谓史前文明向中华文明进阶中的重要步骤,其核心位于晋、陕、豫三省...
在约4000年前,弓头鲸和其他大型动物,比如驯鹿和海象等对格陵兰人的生存非常重要。 一项研究发现,鲸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在史前格陵兰的饮食中扮演的角色比人们先前认为的更加重要。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在过去4500年间,人类曾多次迁徙到格陵兰,人们对格陵兰文化的了解主要来自对保存下来的化石记录的传统考古学分析。通过分析从古代沉积物中提取出的DNA,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Fr...
在3日闭幕的“东亚牙璋学术研讨会”上,主办方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考古学家发布一项取得共识的研究成果:史前玉牙璋的礼仪功能和传播路线,可能是解开早期国家之谜的一把钥匙。 据主办方介绍,关于史前牙璋最早发端期和地点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学界有“山东龙山说”“河南二里头说”和“陕西石茆说”等不同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史前时期距今4000余年前以玉为主要材质制成特殊形制器物的牙璋,是以其特殊...
斯卡拉布雷史前村落 英国考古人员发现,欧洲北部保存最好的史前村落斯卡拉布雷的古人烹饪并食用啮齿动物。斯卡拉布雷位于苏格兰奥克尼群岛,发现于1850年。后经碳放射测定显示,村落建于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苏格兰国立博物馆考古学家杰里·哈曼带领研究小组分析了村落发现的29553块骸骨碎片,包括8360颗孤立的牙齿,发现其中至少有1674只啮齿动物,多数为野鼠。 研...
据哈媒16日报道,哈萨克斯坦境内近日发现了一处史前金字塔形遗址,或比埃及金字塔早1000年。 哈“每日新闻”网消息,考古队负责人伊戈尔·库库什金表示,该遗址是一处史前墓穴,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的卡拉干达州。“遗址是在不久前被发现的,考古专家已在现场工作了近两个月。” 库库什金是卡拉干达国立大学萨雷阿尔金考古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他指出,墓穴总体形似金字塔,斜面呈阶梯状,特征明显,时间...
【摘要】在当代考古研究中,埋藏学已经成为必要的构成。本文对埋藏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上介绍当前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学的内涵和研究理念,并通过一些实例简要说明其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埋藏学 堆积物 文化遗存 人类活动 《南方文物》2016年02期
9月3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带领省专家组一行5人,到泸溪县浦市古镇考察指导“下湾遗址”发掘工作。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座谈的形式,对“下湾遗址”的继续发掘,未来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指导。 当天,专家组首先实地考察了遗址发掘现场,随后来到陈列室参观了相关出土文物。现场地层的完整延续性和出土文物的丰富种类引发了专家组专家们的阵阵感叹,一致认为“下湾遗址”蕴含丰富,考古价值极大,是...
31日,文物大省山西展出2011年以来的考古成果,这18项考古成果时代跨度自史前至明清,展品达800件(组)之多。 由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办的《考古的故事——山西“十二五”考古成果展》3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幕,中国知名考古专家和学者30日晚在展厅前畅聊考古故事,为公众答疑解惑。 山西是中国的文物大省,现存地面不可移动文物3.5万余处,拥有包括唐代以来彩塑数量、古建筑数量...
图为哈民遗址房址张瑾娴摄 8月19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哈民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该公园建立在距今5500至5000年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上。 哈民遗址是中国考古学家首次在北纬43度以北地区发现的史前聚落,于2010年开始发掘。遗址内发现了十几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房屋木质构架,再现了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房屋的构筑框架情况,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史前聚落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