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榭岛发现史前聚落遗址 4000年前浙江人会制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2月14日上午,记者从大榭遗址一期考古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报会上获悉,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对大榭岛遗址实施了大规模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发现史前良渚文化至宋元时期各种遗迹现象50余处,出土陶、瓷、铜等器物200余件。这是浙东最大规模的海岛考古。

 

  据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榭遗址位于宁波大榭开发区下厂村。该遗址西北依托涂毛洞山,西南背靠将军山余脉,东侧为平坦的稻田,更远处则是大榭岛最高峰七顶山,自然环境适宜古代人类居住。发掘情况表明,大榭遗址地层堆积深度约1米至2.5米,文化层划分为四个大层,相对应的时代由早至晚分别为史前时期的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商周和宋元时期。

 

  此次发掘历时9个月,其中距今约4800年至4300年的良渚文化时期遗存为最早,叠压其上的是距今约4200年至4000年的钱山漾文化土台遗存。出土人工遗物主要为陶、石器、玉器和锥形器等。

 

  这位负责人说,大榭遗址内涵清楚,时代明确。从发掘出土的陶、石器标本来看,其主体文化遗存所处时代应在良渚文化中、晚期至钱山漾文化阶段。遗址保存状况较好,文化堆积较为丰富,有一些史前时期大型墓葬常见的随葬品,反映了该遗址等级可能较高。在海岛上能发现这种保存状况良好的史前文化遗址是比较难得的。

 

  大榭遗址地理位置独特,在史前和商周时期可以说是宁绍平原与舟山群岛之间文化交流、传播和人群迁徙的桥梁,对于该时期的海岛环境变迁、人地关系和对外交往等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大榭遗址钱山漾文化时期发现了一个特殊灶,数量较多的柱状烧土支脚、石制支脚,厚胎浅腹陶盘,考古人员初步认为是制盐遗存,为探讨浙东沿海地区的早期盐业生产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