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20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与地质矿产界人士,就探讨史前古玉玉质及玉料来源问题做了不少工作。虽然此项工作开展的还不够全面也不够系统,但是从现在取得的某些成果看,已充分显示出它对研究中国玉器起源与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探讨古玉及玉料来源,已成为研究中国玉文化的重要课题。 史前古玉玉质及玉料来源 红山文化闪石玉及其玉料来源 过去曾认为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大部分为蛇纹石玉,经过闻...
中华文明大厦建立于史前文化的深厚基础和肥沃土壤之上。史前文化代表性的器物即西部的彩陶和东部的玉器,由于其长达数千年的发展,由工具功能性玉器上升为事神文化性玉器,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对彩陶、玉器的真正功能及其涵义的了解尚属极其浅薄的层面,仅从考古学角度要求,对其诠释每每是难得要领,不能令人心悦诚服。 如若想了解彩陶及玉器的社会功能,必须做多层次的还原工作,追溯到远古人们...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至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马家窑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前2050年。马家窑文化最早是由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1874—1960)于1923年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发现,他认为该文化为一处仰韶文化遗址。为了与河南、...
图为皇城台发掘全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中新网西安2月3日电 (记者 田进)记者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遗址”皇城台附近,集中出土100余片卜骨,专家表示可能暗含了皇城台的信仰和宗教功能。 皇城台出土的骨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北部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长城10公里。皇城台是石峁遗址大型宫殿及高等...
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会昨天在宁波新金星宾馆举行,13项考古项目进入评选会,最终选定8项为“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它们分别为宁波奉化下王渡遗址、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杭州良渚古城钟家港及池中寺遗址、永嘉坦头唐代瓯窑遗址、杭州临安衣锦街吴越国建筑遗址、杭州西湖南高峰塔遗址、绍兴兰若寺南宋墓地、开化龙坦明代青花窑址。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表示,这次参加评选的是很规范的...
12月14日上午,“我从远古来——史前宁波人的生活”特展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柳河、副局长曹鸿,宁波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毛宏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韩小寅,北仑区政协主席陈召华等领导和来自全省各地文博机构及本地市民代表出席开幕式。 座落在东海之滨的宁波,自古以来气候湿润,水网密布,草木葱郁,环境优越。约从距今七、八千年开始,先民们就在这里驻足生存,繁衍生息,创造了...
据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9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我国两个史前遗址——山西陶寺遗址和湖北天门石家河聚落遗址分别获得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的“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 据介绍,本次论坛主题是“水与古代文明”,获奖的这两个史前遗址都恰好与水关系密切。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这两个遗址的入选反映出国际考古界高度关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问题。 ...
我国两个史前遗址——山西陶寺遗址和湖北天门石家河聚落遗址分别获得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的“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 “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是创建于2013年的国际考古交流平台,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推动世界范围内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与利用。记者9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我国两个史前遗址——山西陶寺遗址和湖北天门石家河聚落遗址分别...
10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涿鹿炎黄蚩三祖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先秦史前沿论坛”在河北涿鹿举办。40多位国内先秦史学者及相关核心学术期刊的编辑参加了论坛。 论坛上,21位学者从鱼鼎匕铭文来探讨蚩尤的相关历史、周贵族社会向战国秦汉官僚社会转化、西周政治制度与血缘关系到主客制的形成、《封许之命》的解读与西周五等爵制的探析、甲骨文字契刻方法的显微分析、鱼国象形铜器考...
“5000多年前的古人就很可能在黄海及东南沿海海域,沿着‘史前海上之路’进行较频繁的海上活动。”在2日至6日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召开的中国东南及环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说。 关于“史前海上之路”的推断源自于福建南山遗址最新发现的大量炭化稻谷和小米。赵志军说,在新石器时期,既种植水稻也种植旱地作物小米是公认的山东半岛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但...
10月25日,省考古研究所在第7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上发布“山西临汾桃园遗址史前房址”考古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清理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半地穴式房址,现存较完整的地面、部分墙体、柱洞、火塘等结构,为深入了解庙底沟文化时期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文化面貌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临汾桃园遗址位于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南部桃园村东南与襄汾县邓庄镇寺头村北交界处的黄土台地上。 ...
考古工作者在展示南山遗址出土的史前陶豆 南山遗址出土的石箭镞(11月5日摄)。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居住在洞穴里的人类只会从事初级农业生产活动。中国社科院等机构的联合考古团队近期对福建三明市南山遗址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颠覆了这一观点。团队在南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上发现了上万颗炭化稻谷,表明南山遗址古代先民已经掌握了相对较发达的农业生产方式。
3日,中国东南及环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将乐县召开。与会专家表示,近年来,随着将乐岩仔洞、明溪南山遗址等一批史前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有效填补了我省史前考古的空白,对建立和完善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近百名来自国内外的考古专家就中国东南及环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近年新发现与研究,东南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东南地区史前文化与邻近地区史前文化...
2017年4月12日,中国文物考古界和新闻媒体热切关注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从25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文物考古界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此之前,鸽子山遗址并不知名。虽然它在2006年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即使在考古界,也鲜有人知道它的名字、位置和学术价值。201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