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德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欧洲,人们的生活模式是“男人留家乡、女人走四方”,女性迁徙可能在当时地区和跨地区的文化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帮助拉开了青铜时代的序幕。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学研究所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所及其他机构研究人员分析了几个史前定居点埋葬的84具遗骸,发现这些村落都采取“从父居”模式,即男性留在本地,而女性来自遥远的四面八方。 这些定居点位于如...
日前,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郑州会展中心开幕。 作为中国考古界的一大盛会,此次论坛嘉宾云集。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等近40家相关科研单位的100多位考古文物工作者共襄盛会。 本次论坛为期三...
新疆最早的古人类在哪里生活,如何生活?8月16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60多名专家学者现场考察了通天洞遗址后,又参加了自治区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举办的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会。大家一致认为,这处遗址堆积序列清楚,年代跨度大,不仅填补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大发现,将新疆古...
室外,酷暑。最高温度超过40°C. 室内,恒温。全年保持在23°C上下。 这将近20°C的温差,必须为它而存在。 踏入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遗址厅,6.5米深的湘湖水下,一条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独木舟,仍在它最初停泊的地方安放。浙江先民的生活,借由一条独木舟,以及同一遗址发掘出来的其他物件,一一展现于当下。 跨湖桥文化 从未知到知道得多...
网络配图 中国西北地区东起陇山西至伊犁河谷的区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4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就从渭水上游持续西渐,直抵新疆西部。在此后的四千多年间,史前丝绸之路上至少出现了十九支彩陶文化,这些彩陶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四大阶段:仰韶时代、马家窑时代、夏时期和商至汉初。在这四个阶段,每支彩陶文化表现的发展模式不同,呈现的演进态势各异。 仰韶时代:渐进甘青河湟 公元...
资料图 最近,一则有关中国文字博物馆斥巨资,以“破译单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的天价悬赏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据称,这批需要释读的疑难甲骨文,总量近3500字。换言之,这次中国文字博物馆悬赏破译甲骨文的奖励基金,将达到3.5亿元人民币。这也说明甲骨文的破译工作绝非轻而易举。 据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中心的统计,全世界目前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不到5000字,但真正被释读出来的字数仅在1500-20...
仰韶文化,是继裴李岗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原始文化,因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被命名,距今约6800年一4800年。大河村遗址是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典型遗址,规模庞大、发展序列完整,几乎包含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所有地方类型,是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 遗址位于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大河村西南一公里处的一漫坡土岗上,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时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面积...
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经历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是从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猿人开始的,直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在这一历史阶段里,原始人类已经能够制造工具。他们用打制的石器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工具。 旧石器时代初期,人类刚刚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体质上还保留着很多猿类的特征,我们习惯上称之为“猿人”。由于劳动工具简单粗糙,加之生存环境的险恶,人们只能依...
黄帝是传说中远古时期中原部落联盟领袖。本姓公孙,因为居于轩辕(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南)之丘,所以又被称为轩辕氏。又因建都于有熊(今河南省新郑市),故号有熊氏,以姬为姓。 当时,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所以天下战乱不停,生灵涂炭。传说蚩尤有81个兄弟,个个勇敢善战,凶猛无比。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炎帝想加以制止,但被打得大败。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 黄帝联合各部落,与蚩...
1977年春天,在郑州新郑西北7.5公里的裴里岗,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种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的文化遗存,这种新的文化遗存在郑州地区发现了30余处,如新密莪沟北岗遗址、马良沟遗址、新密老城遗址、高沟遗址,巩义铁生沟遗址、北营遗址,登封双庙沟遗址、朝阳沟遗址,中牟业王遗址,等等。由于这类文化遗存以磨制石器为代表,因此被确定为新石器文化。又因为文化面貌以最早发现的裴李岗遗址最为典型,所以被统称为“裴李岗文化...
来自中国各地的旧石器考古专家2日在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遗址参观考察,负责丁村遗址考古发掘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益人在此间表示,丁村遗址群九龙洞遗址出土的2000余件散碎的石制品可拼合成588件,拼合率达22%,全国罕见。 “通过研究表明,九龙洞遗址是古人类打制石器的营地,充分说明该区域内曾连续有人类活动。”王益人介绍说,通过把一块区域内的碎石器进行拼合发现,该遗址的拼合率达22%,在全国来说...
2017年,河北考古学家在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群发现多件大型砍砸器以及带有砍砸痕迹的动物肢体骨骼,这一处理动物的生活场所也被众多考古学家比作“史前厨房”。 7月1日,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副教授赵海龙在山西襄汾召开的“旧石器考古在丁村:进展、研讨、纪念”学术论坛上作题为《泥河湾地区旧石器考古新进展》的学术报告时,提到了这间“史前厨房”。 “史前厨房”发现于泥河湾遗址群西白马营遗址,考...
网络配图 “华南地区史前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此类研究,对于深入认识与解读当地与南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南一队队长、研究员傅宪国6月24日在广西桂林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6月22日至24日,中国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岩遗址发掘学术研讨会在桂林举行,傅宪国及近百名文物考古研究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华南地区东南面向南...
资料图 6月22日,中国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岩遗址发掘学术研讨会在此间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近百名文物考古研究专家出席研讨会。 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国家首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桂林是发现的洞穴遗址最丰富、最集中的历史文化名城,已发现洞穴遗址72处。2010年10月,甄皮岩遗址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