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玉牙璋研究有新说 或助解开早期国家之谜

史前玉牙璋-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3日闭幕的“东亚牙璋学术研讨会”上,主办方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考古学家发布一项取得共识的研究成果:史前玉牙璋的礼仪功能和传播路线,可能是解开早期国家之谜的一把钥匙。

  据主办方介绍,关于史前牙璋最早发端期和地点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学界有“山东龙山说”“河南二里头说”和“陕西石茆说”等不同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史前时期距今4000余年前以玉为主要材质制成特殊形制器物的牙璋,是以其特殊功能作用于礼制王权性质的古代国家。

  著名牙璋研究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邓聪说:“玉牙璋考古材料的系统研究和精细梳理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他在发布研究成果时介绍,随着玉牙璋不断在我国和东亚地区出土面世,其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礼器地位日渐明确。

  邓聪指出,玉牙璋的礼仪内涵功能在以中原二里头文化为核心的遗址群中大放异彩,而其向周边广阔地区传播扩散的路线也能清晰表明,当时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王朝认同、文化认同和礼制认同的强势格局面貌。

  北京大学教授孙庆伟说:“牙璋最新的研究已能确认,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种被普遍接受并具有强烈礼制意义的政权象征物。”他还介绍说,史前牙璋发展到夏王朝时期已具备核心礼器功能,在其随后的扩散中产生巨大影响力,背后必然蕴含着深邃的历史内涵。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说:“牙璋器物延续了千余年,其传播影响超过《尚书·禹贡》所载“九州”的范围。他强调,最新研究显示,新石器时期为文明多元面貌,被学界称为“满天星斗”,而牙璋出现并与青铜礼器、玉礼器和漆器组合现象开始证明了有大都市为中心的文明多元,从而展现“月明星稀”的广域王权阶段,这彰显了它身世不凡。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