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摘要】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自然环境垂直地带性显著,以本区史前聚落为研究对象,应用聚落中心地理论、资源域的理论,借助GIS方法分析史前聚落的空间分布模式。提出高原河谷地带聚落分布具有沟口-沟尾中心地聚落模式,聚落沿河流和支流沟谷展布,在沟口-沟尾形成规模较大的聚落中心,又形成多个次级聚落围绕聚落中心为核心,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聚落中心系统;沟口-沟尾中心聚落系统形成与垂直地带性不同环境资源获取类...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工作方针,科左中旗加强对哈民遗址的保护,规划和建设集遗址保护、文物展示、考古体验、文化旅游、生态保护“五位一体”的哈民史前考古遗址公园。 今年,该旗将实施哈民遗址游客中心、研究管理中心、史前情景再现园、哈民艾勒嘎查民俗村及大通道至遗址区18公里二级旅游公路等建设工程,完成博物馆、展示馆内部装饰、布展工作,8月对外开放。哈民遗址总面积17万平方米,2...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通辽市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遗址。根据遗址房屋形制、出土遗物特点推断,这个遗址属于哈民文化遗存。 哈民文化是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因距今5000年至5500年的新石器时代哈民史前聚落遗址的发现而得名。这类遗存的文化中心大体分布在中国东北的科尔沁沙地地区,遗存文化面貌独特,年代与红山文化晚期相当,与周邻地区已发现命名的新石器文化均不相同。 这处被称为腰伯吐哈民文化遗...
【摘要】长江中游地区明确发现的陶窑设施最早见于大溪文化时期,自此先后经历了同穴窑、横穴窑、竖穴窑之间的替代演变,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差异。伴随着陶窑形制的变化,在不同考古学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史前陶窑的细部结构尤其是建造方式、火道、窑室、操作间等方面也表现出自身的特征,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陶器烧造技术的变化和改良。在结构和技术演变的基础上,陶窑及其附属设施的组合和布局也反映出陶器生产的技术流程...
1月16日,位于中州大道连霍高速口东南角的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隆重举行开馆仪式。这是我省唯一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生活在郑州的朋友,想了解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是咋生活的吗? 【开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升级 1964年,考古工作者在中州大道连霍高速口东南角这个地方,发现了古代聚落遗址。经过50余年的25次发掘,发掘面积6600多平方米。考古工作者最终确定这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时...
5000年前,住在郑州的先人们就已经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房子?他们做出的彩陶到底有多精美?要了解这些东西,不妨到郑州市东北部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看一看。近日,改造升级后,该馆重新对外开放。 【开馆】 该馆是我省唯一的 史前遗址博物馆 1月16日,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举行。实际上,大河村遗址早在1986年就建成博物馆并对外开放,从2009年起,相关部门对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进行了改造升级...
英墩遗址 英墩遗址出土陶钵 桥山遗址出土陶纺轮(资料图) 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傅国宪介绍,经过3年多在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英墩、莲子湾和桥山3处全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为构建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编年与谱系提供了关键证据,填补了海南史前考古的诸多空...
考古工作者时隔20余年重启湖北石家河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去年11月底至12月该遗址出土了24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专家认为代表当时中国琢玉技艺最高水平,并且改写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专家表示,石家河遗址是石家河文化据以命名的遗址,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从历年发掘的成绩来看,石家河遗址不排除有面积较大的外部城或者高等级的建筑遗迹存在,如果加以发掘将会有更大惊喜。 ...
日前,相关专家称一位路人于圣诞节当天在阿根廷河岸处发现了一个约一米长的介壳,可能是史前巨型犰狳类生物雕齿兽的一种。这位发现者约瑟·安东尼奥·涅瓦斯 (Jose Antonio Nievas) 之妻蕾娜·科罗内尔 (Reina Coronel) 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她的丈夫在看到躺在泥地中的黑色鳞片介壳时,还以为是一颗恐龙蛋。图为 2015 年 12 月 29 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卡洛斯·...
12月26日,由山东博物馆与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同时协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首次选取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史前陶器精品,充分展示了整个黄河流域史前陶器面貌,展现黄河流域灿烂悠久的史前文明。展览展出各类陶器精品186件(组),其中山东省外文物精品多达126件(组),仅一...
百余件绘制着“神秘图案”的黄河流域史前陶器26日从青海、甘肃、河南、山东等地汇聚山东博物馆,考古学者根据陶器上的纹饰揭秘距今7000多年前人类祖先的“文化基因”。 《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当日,记者在展厅中看到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距今有4000到7000多年历史。陶器上的几何图形令人费解,观众纷纷猜测这些抽象图案的来源和寓意。 考古学家在展览开幕后的研讨...
“大汶口,是一个值得世界华人敬仰的地方。”12月24日,在刚刚建成的山东泰安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党委书记金飞介绍:“这里不仅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东夷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大汶口文化作为东夷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中华文明的奠基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大汶口文化揭秘东夷部落渊源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母。人类历史长...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为期一个月的西藏邦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取得重要成果,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该遗址是西藏又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文化遗址。 邦嘎遗址是西藏山南地区雅砻河谷地带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从1985年首次试掘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试掘和发掘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资料迄今未能正式发表。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林辉介绍,为全面了解邦嘎遗址的文化性质、...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为期一个月的西藏邦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取得重要成果,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该遗址是西藏又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文化遗址。 邦嘎遗址是西藏山南地区雅砻河谷地带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从1985年首次试掘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试掘和发掘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资料迄今未能正式发表。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林辉介绍,为了全面了解邦嘎遗址的文化性质...
日前在湖北天门召开的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60年学术研讨会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公布,该遗址近日出土25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代表了史前中国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峰,激发了学界对于石家河文化的新思考。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聚落遗址。从距今6500年开始有人类在此生活居住,至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最鼎盛时期。整个遗址群占地面积达8平方公里,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