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在蚌埠开幕。当天,中国考古学会发布新一轮双墩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不仅双墩文化刻画符号是探索早期文字起源的重要材料,在世界范围内非常罕见,而且新发现的一处人工堆筑台基表明,该处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人类祭祀活动。 刻画符号系统举世罕见 双墩遗址是安徽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300年,不仅将安徽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而且这个是目前...
近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澧县涔南乡鲁家山遗址进行考古试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石制品以及少量的骨器。 鲁家山遗址系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2007-2011年)新发现,为新石器时代遗存,内涵丰富。遗址位于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分布范围呈椭圆形,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东、南、北三面被宽约10米的鲁家山堰环绕,西部有一宽约25米豁口与外相连。由于该遗址保存完整,晚...
近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澧县涔南乡鲁家山遗址进行考古试掘,开挖探方6个,以了解该遗址文化性质,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存,其内涵丰富,目前已完成田野考古发掘,在此次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石制品以及少量的骨器,现阶段正在着手对出土遗物进行室内整理。 鲁家山遗址系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2007——2011年)新发现,位于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分布范围呈椭圆形,遗址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
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360件(套)文物藏品当日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上集中亮相,许多文物第一次离开故土,首次进京展示。 “十二五”以来,我国文物考古工作成绩斐然,此次展出的文物均是“美中选美”。据文物专家介绍,此次展览集中展现了中国考古事业自1996年以来取得的最新成果。展品从全国200多座考古遗址、800多件文物中选出,汇集中国21省的49家...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从史前到明清,360件文物珍品横跨5000年文明史。 据介绍,此次展览以1995年——2016年历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文物为重要依据,经过对80多家相关单位,200多座考古遗址,800多件精美文物的调研整理,从中选择独具代表性的精品作为展品,其中很多文物是第一次走出库房进行展出。 展厅设计如时空隧道,将中华...
石家河遗址 在刚刚评选出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考古项目的代表成功入围。评审专家认为,近年来石家河发掘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使人们对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有了新的认识。作为距今5000年至4000年千余年间长江中游地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最高文明代表,它的各种新探索、新发现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的意义不言而喻。 石家河遗址的考古已经陆续进行了60多年。...
4月12日,经过两天的评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25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等10个项目入选。27年来,该奖项成为考古界公认的“奥斯卡”,这次的入选项目也是2016年度我国考古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示了当今考古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史前考古发掘成果显著 与往年相比,今年入选的项目呈现许多新特点。...
水缸、酒窖、晾堂……日前,一个个印证昔日酿酒场景的遗迹,在酱香弥漫的贵州茅台镇向阳村重见天日。 4月9日,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主办,遵义市酒业协会、仁怀市酒业协会、贵州酒中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在遗址现场隆重举行了“宋代官窖”发布会。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李汉宇,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专职副会长刘员,贵州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世界酒业联盟秘书长陈泽民,遵义市文物局局长...
大兴安岭史前岩画遗迹钟欣摄 3月27日,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对外发布消息,大兴安岭考古人员于日前在该地区伊勒呼里山北坡的新林、呼中发现岩画遗迹,当地岩画研究人员分析称,这处遗迹距今约有7000年至8000年历史。 大兴安岭是中国古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祥地和繁衍地,在历史上同属中华文化传承地区,其中大兴安岭彩绘岩画是位于中国最北的岩画遗存。 自2016年3月在大兴安岭南麓...
位于西安市东郊庭河东岸半坡村北的半坡博物馆是在半坡遗址上建成的,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座比较完整,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近一组西安半坡博物馆史前人类做成的器皿“表情包”,引起了网友的围观。 “西安半坡博物馆志愿者队”日前就发布微博称:史前人类欢乐多……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这些器具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上面仿制人形...
提示: 有市民在金华档案馆查询档案资料过程中意外发现,有一宗原归为民国三十二至三十八年的案卷,包含了25件金华县清代文书。经有关专家鉴定,其全部为清代真品。 最近,有一位浙师大教师在金华市档案馆查询档案资料过程中意外发现,有一宗原归为民国三十二至三十八年的案卷,包含了25件金华县清代文书。经有关专家鉴定,其全部为清代真品。 这批文书时间跨度超过200多年,最早始自乾隆十三年(1748)...
澧阳平原位于洞庭湖西北岸的澧水中下游地区,地处武陵山脉的东北边缘,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近代以来,国内外的许多考古学家来到此地,探寻大地深处那些未知的远古秘密。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各级文物工作者在澧阳平原发现史前遗址500多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有13处。其中保存完好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令人瞩目,它曾两度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城址,遗址区内有...
2月3日上午,在位于新疆鄯善县新城西路的一家文化博物馆,几名参观者为馆内“精绝”的石器文物叫绝。这家藏有在罗布泊地区地表采集到的10余万件石器、木器等文物的博物馆,近日一经开放就以其神奇和神秘的藏品吸引了不少考古工作者和游人前往。 罗布泊,一个神秘而又危险的名字,随着斯文·赫定、斯坦因以及黄文弼、彭加木这一批探险家、学者对罗布泊地区的探索,人们对罗布泊地区的认知反而越发的神秘,无人不想知晓这...
观点 澧阳平原史前遗址群历史信息丰富,文化内涵深厚,人文价值重大,建议加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 背景 澧阳平原位于澧水中下游地区,行政区域涉及当今澧县大部和临澧、石门、津市、安乡的少部分地区,面积约700平方公里。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文物工作者在此发现史前遗址500多处。迄今为止,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有13处。以城头山为代表的澧阳平原遗址群保存完好,考古学文化编年及...
记者日前从湖南考古汇报会获悉,正在对湖南常德孙家岗遗址进行深入发掘的考古专家发掘出一批石家河文化时期陶石器物,其中有一个陶塑人像,制作工艺精良,虽经过岁月的侵蚀,但其面部轮廓依然清晰可见。此前,当地出土过一对透雕龙凤玉佩,形状保存完好,晶莹剔透。 与此同时,相距此地仅50公里的常德唐林遗址不久前也出土了一批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鸟形陶塑。考古领队王良智表示,这些鸟雀并不能确认就是家禽,陶塑鸟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