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ⅷ-12 所属地区 山西·太原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太原市 申报日期 2006 “郭杜林”晋式月饼是山西特殊地域条件下产生的反映山西民间文化习俗的特产,其形制古朴,口味淳厚,酥绵爽口,甜而不腻,以“酥、绵、利口、甜香、醇和”的口感特征著称于世。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最早可上溯至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至光绪时期,山...
遗产编号 ⅷ-14 所属地区 山西·朔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朔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山西梨花春酒是晋北历史名酒。应县地处雁门关外,历史上曾先后是匈奴、鲜卑、突厥、沙陀、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往来活动的地域,是典型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地区;加之该地区气候严寒,酒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物品,由此形成了人们豪饮的习俗,使酿酒业颇为发达,酿酒工艺也有...
遗产编号 ⅷ-16 所属地区 山西·朔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长治市 申报日期 2006 上党堆锦艺术,俗称“长治堆花”,是山西省东南部古上党地区(今长治市)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公元707年4月,李隆基以临淄王别驾潞州(今长治)时,将宫廷里用丝绸制作的工艺品堆绢带到上党古城,后流入民间。经千余年的历史沧桑,这一手工技艺日臻完善。191...
遗产编号 ⅷ-5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香格里拉县 申报日期 2006 纳西族东巴造纸的制作工艺较为独特,主要流传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的白地村。 白地,即白水台,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被称为东巴文化的圣地,白地纸是东巴写经中最重要的用纸,在滇西北久负盛名。 东巴造纸采用当地独有的一种植物“阿当达”,...
遗产编号 ⅷ-8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澜沧县 申报日期 2006 拉祜族葫芦笙制作工艺在拉祜族聚居区十分普遍,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嘎乡南六村南嘎河寨是葫芦笙制作技艺水平较高的一个拉祜族村寨。 拉祜族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等都离不开葫芦笙。南嘎河拉祜族的葫芦笙制作较精细,主要工具为6——7种大小不同的刻刀...
遗产编号 ⅷ-9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石屏县、晋宁县 申报日期 2006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属传统民间金属制作工艺,现仅存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镇冒合岳家湾村、坝心镇和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 走银即镀银,乌铜走银即在铜胚上镂刻出精美的纹饰图样,然后在阴刻的纹饰内镀银或金,再将铜胚表面处理成黑色,使其在庄重深沉的黑底上衬...
遗产编号 ⅷ-10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昆明市、会泽县 申报日期 2006 斑铜工艺属民间传统金属加工工艺,流传于会泽县、昆明市及东川(现为昆明市东川区),已有300余年历史了。 斑铜,因天然铜矿中含有各种金属,经冶炼熔铸后形成橘红色的斑纹而得名。斑铜有“生斑”、“熟斑”之分,生斑由高品位天然铜矿石加工而成,斑矿罕得,原料不...
遗产编号 ⅷ-11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南华县 申报日期 2006 镇南月琴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因南华旧名镇南县而得名,镇南月琴当地俗称“弦子”,制作历史悠久,清代即誉满三迤,光绪《镇南州志》载:“州人杨氏世袭其业,所造者皆有美音,市之者甚重”。旧时的作坊多集中城内,有抱月斋、得月斋、得月楼、玩月轩等约20余家,以抱...
遗产编号 ⅷ-12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腾冲县 申报日期 2006 皮影戏是在腾冲县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俗称皮人戏、皮戏、灯影子。相传明洪武年间由中原传入,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经过本地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创新出“西腔”和“东腔”两大流派,唱腔多样,剧目丰富,对白风趣,深受当地民众和周边各民族同胞喜爱。...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甘肃·临夏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临夏州临夏市 申报日期 2006 雕葫芦是临夏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雕葫芦的材料,来源于家种葫芦,但又不同于过去的酒葫芦――“蚂蚁葫芦”、舀水瓢――“长颈葫芦”。雕刻则专用小圆葫芦和单吊葫芦。讲究大小均匀,即所谓“小如珠,大如拳”。 雕葫芦工艺复杂,除了选好“胚子”外,还要经过六...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甘肃·兰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兰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兰州刻葫芦,起源于魏晋。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魏晋起,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商人便接踵西行。至此丝绸之路益加畅通,大量丝帛锦绣通过兰州不断西运,同时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输入中国。魏晋时,东西商业往...
遗产编号 ⅷ-8 所属地区 福建·泉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一、概况 泉州刻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乾隆《泉州府志?风俗》等古籍、诗记述泉州刻纸,始于唐而盛于宋。但八闽大地传统的刻纸仅,限于在春季“门贴春字”时,配以红笺的门楣上的装饰品。即是宋诗人范成大所说的“剪彩宜春胜,泥金祝寿幡”。清代陈德商的《温陵...
遗产编号 ⅷ-10 所属地区 福建·南平·建阳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建阳市 申报日期 2006 在闽北历史上,最具世界性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有两样:从人物方面来讲是出了个朱熹,“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从事物方面来讲,是出现了建本图书。朱熹的研究成果浩繁卷帙,难以车载斗量,而对建本的挖掘和传承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提高。...
遗产编号 ⅷ-11 所属地区 福建·龙岩·永定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永定县 申报日期 2006 永定客家土楼的设计,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建筑设计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今天的建筑设计,既有效果图、平面图,又有施工图等等,设计师多为科班出身。土楼设计师与泥水匠、木匠一样,全靠师徒传授,自学成才。建土楼的所谓图纸,统统都装在泥水、木匠等能工...
遗产编号 ⅷ-14 所属地区 福建·宁德·福鼎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 申报日期 2006 “饼花”是二百多年前,福鼎当地民间艺人独创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特有画种,它是专门贴在中秋月饼上的一种装饰画。表现内容以戏曲题材为主,形式新颖,有美人式、八景式、八果式、团式等。画面色彩鲜艳、热闹,以红、黄、绿、桃红等色为主,线条清晰,民间和地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