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ⅷ-10 所属地区 上海·静安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静安区 申报日期 2006 绿杨村川扬菜肴和维扬细点制作技艺已有七十多年,是川扬菜点中烹饪技艺的典型代表。川菜自古讲究五味调和,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扬菜讲究原汁原味,擅长调汤,精于造型,两者交融、互补、升华主要包括是: 1.川扬菜肴工序: 选料:选料严谨,活鲜见长,讲究原...
遗产编号 ⅷ-11 所属地区 上海·静安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静安区 申报日期 2006 凯司令蛋糕制作技艺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是西点制作中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其制作工艺经过选料、配料、搅拌、烘焙、制坯、制作奶油膏、糕坯分层、抹坯、裱花、写字、装饰等多道工序,主要包括: 1、糕坯制作工序:选用新鲜鸡蛋将蛋黄加入砂糖等分别搅拌,再拌入面粉等...
遗产编号 ⅷ-12 所属地区 上海·静安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上海艺术研究所、徐汇区、静安区 申报日期 2006 龙凤中式服装历史悠久,款式独到,他们制作的中式服装不仅具有时代文化气息,自始至终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工艺。选料讲究,工艺精湛,为制作各式中装、旗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中式服装行业中,唯一一家保持原有手工缝制技术,唯一一家保持前...
遗产编号 ⅷ-13 所属地区 上海·普陀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普陀区 申报日期 2006 手工雕刻技术在钱币生产中的应用几乎与钱币生产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钱币生产就使用手工雕刻技术雕刻泥范,即在泥上雕刻出一个钱币的形状,将金属溶液浇入其中,形成钱币。随着钱币铸造技术的发展,铸钱由泥范、石范、金属范,发展至西汉以后的叠铸生产,...
遗产编号 ⅷ-14 所属地区 上海·闵行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闵行区 申报日期 2006 钩针花边以棉线为主料,用钩针以手工编结而成。钩针编结工艺,以本地传统钩针工具改良了欧式抽纱编织法,由织变结,既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又是上海民智的结晶。 1909年,沪杭铁路开通,在莘庄镇设车站。次年,徐家汇天主教堂派教徒前来发展编结点,采用定期发货、...
遗产编号 ⅷ-15 所属地区 上海·静安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静安区 申报日期 2006 鲁庵印泥是印泥中的上品,与西泠印泥、潜泉印泥等相比,鲁庵印泥也是最好的。因其具有“印色鲜艳雅丽、质薄匀净,细腻而粘稠度高,热天不烂,寒天不硬,永不褪色”的特点,故用此印泥,即便连钤细元朱文印十方,印文不走样,特别是一批珍贵的篆刻名作在鲁庵印泥的衬托下才能完...
遗产编号 ⅷ-16 所属地区 上海·静安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静安区 申报日期 2006 “鸿翔”作为我国创始最早的女式时装品牌,其追求中西合璧,革新发展,传承前店后工场模式,保持手工精制的传统工艺特色,是一贯的,是女装行业内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民族品牌价值。 鸿翔女式时装具有为社会所公认的历史价值。鸿翔自创立至今,赢得了无数中外国宾、...
遗产编号 ⅷ-17 所属地区 上海·浦东新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浦东新区 申报日期 2006 “钱万隆酱油”诞生于1880年的钱万隆官酱园,至今已有126年的发展历史。 钱万隆酱园的创始人钱锦南,当时是“奉南川”三县的著名绅士,也是唯一的戴红顶子花翎头衔、穿黄马夹经商的“浦东人”。他依靠外号叫“牛肉老五”的朋友的官场势力,于光绪五年(18...
遗产编号 ⅷ-18 所属地区 上海·静安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静安区 申报日期 2006 王家沙点心店初创于1945年,迄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王家沙”原为王家厍(念she),乃地名。因“沙”是“厍”的别写,且沪语中“沙”与“厍”同音,同音假借而成王家沙。王家沙点心店虽然因地得名,但因其经营的点心闻名上海,有香鲜卤多的蟹粉小笼,香甜可口的八宝...
遗产编号 ⅷ-19 所属地区 上海·浦东新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浦东新区 申报日期 2006 三林刺绣是上海三林地区特有的地方刺绣形式,是上海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绣艺流派之一。 三林刺绣古称“筠绣”,是一种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料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它在本土绣的技艺基础上,集中国传统四大名绣之精华...
遗产编号 ⅵ-3 所属地区 湖南·湘西州·凤凰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 申报日期 2006 地处湘西偏远山区的凤凰苗族自治县,民风淳朴,物产丰饶,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近年来,慕名而来的旅游者络绎不绝,临走时,总也忘不了带上几块蓝印花布。 历史悠久的凤凰蓝印花布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5种:一是传统石染,属于版面印染艺术...
产编号 ⅵ-4 所属地区 湖南·湘西州·凤凰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 申报日期 2006 凤凰县的纸扎工艺,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一百多年以前,这一民间工艺就已经繁荣起来,清末至民国初期,县城有10多家纸扎铺子,散在大街、虹桥、东正街、十字街等处。 纸扎工艺的主要材料是竹块、篾条、木棍等, 扎成各种人物、动物、花草、虫...
遗产编号 ⅵ-5 所属地区 湖南·株洲·醴陵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株洲市醴陵市 申报日期 2006 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五彩缤纷的色调,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法,丰富多样的花色品种,驰名中外,享誉世界。 醴陵,位于湖南东部,与江西接壤。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时隶长沙郡,汉初封长沙相越为醴陵侯,东汉初置县。其土壤肥沃,自古为产粮区...
遗产编号 ⅵ-6 所属地区 湖南·长沙·浏阳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长沙市浏阳市 申报日期 2006 菊花石的发现:菊花石是一种天然赏石,也是一种珍贵的石雕原料,在中国已有两百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因岩石上散布天然菊花纹理而得名我国最早发现的菊花石产地当属湖南浏阳。据《浏阳县志》记载,在清朝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前后,浏阳永和镇农民欧锡藩等在砌...
遗产编号 ⅵ-7 所属地区 湖南·益阳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益阳市 申报日期 2006 竹器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品之一,益阳是我国有名的竹器之乡。“郁”,益阳方言,是将竹材构件加热弯曲,使之符合造型需要的一种工艺。竹器主要是指利用竹子制作的各种花竹椅、方竹桌、竹沙发、茶几等家具用品。益阳小郁竹器就是以这种工艺为主,结合拼、嵌、榫合等技法制作的小竹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