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葫芦笙制作技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ⅷ-8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澜沧县 申报日期 2006

 

  拉祜族葫芦笙制作工艺在拉祜族聚居区十分普遍,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嘎乡南六村南嘎河寨是葫芦笙制作技艺水平较高的一个拉祜族村寨。

 

  拉祜族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等都离不开葫芦笙。南嘎河拉祜族的葫芦笙制作较精细,主要工具为6——7种大小不同的刻刀,原料包括坚竹、泡竹、空心竹、葫芦、酸蜂蜡和铅等。制作工艺十分精细考究,音管和葫芦的选择都非常认真。制作过程主要有摘葫芦、修葫芦(修整外形和掏孔)、截竹管、安装簧片、粘管、调音等6道工序,其中以调音最为关键,一定要反复多次调试,才能保证音准,这道工序非师傅不能为之。葫芦笙有大有小,有长有短,不同的葫芦笙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葫芦笙小的如鸡蛋大小,大的可达到1米以上。

 

  葫芦笙是拉祜族的吉祥物,也是他们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见证,对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起到积极作用。制作葫芦笙在当地属于劳动量较轻的手工艺,一般拉祜男子在十五六岁就开始学习制作,此后一生都可制作。南戛河村的成年男子大多都会制作葫芦笙,师承关系以家庭为单位,传男不传女,代代相传。由于南戛河葫芦笙簧片制作精细,声音响亮,音调准确,加上价格便宜,非常受欢迎。目前,制作和销售葫芦笙已经成为南戛河重要的家庭手工业和经济增收的主要来源,村民学做葫芦笙的人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