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今日从山东博物馆获悉,为庆祝祖国65岁华诞,结合正在热展的《启航——海上丝绸之路特展》,山东博物馆将于10月6日上午9:30-11:30举办“水下考古发现的中国外销瓷”专题讲座。 据了解,讲座特别邀请了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栗建安先生,介绍中国水下考古自诞生的20余年来,包括“南海一号”在内的多处古代沉船遗址以及大批自五代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外销瓷。 ...
记者今日获悉,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近一个月来,已在辽宁省丹东港海域续发现了一些重要线索,至于所谓何物,仍在紧张有序的调查之中。 “中国考古01号”于9月4日在青岛中苑码头首航,首航任务是赴辽宁省丹东港海域开展水下沉船遗址重点调查工作。据了解,按照文物保护法,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去年11月和今年4月对相关区域进行了...
9月15日至24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常德津市文物局组织考古调查队,在津市开展了湖南首次水下考古调查。通过声呐扫描、潜水探摸,发现古码头、沉船等水下遗迹。 “这是湖南水下考古零的突破,拉开了湖南水下考古的序幕。”9月25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此次水下考古调查领队张涛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在澧水津市城区段“试水” 在海洋考古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内湖、内河的水下考古...
蛙人考古专家下水作业 9月22日,湖南省考古所、云南抚仙湖水下古迹研究会专家一行7人在津市开展的为期一周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结束。津市水下文化遗产深受省内外内陆水下考古专家青睐。此次内陆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在省内属首次,在湖南境内实现了零的突破,拉开了湖南水下考古工作的序幕。 本次省考古所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的科研课题是“洞庭湖区域水下考古调查”,目的是对洞庭湖区域的水下文化遗产进行摸底。市...
宋元崖门海战遗址的考古发掘条件还不成熟,但完全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就是一例。 杨兴乐 摄 新会举行纪念宋元崖门海战735周年历史研讨会 20多年水下考古 宋元沉船仍是谜 为纪念宋元崖门海战735周年,9月11日至12日,新会区举行宋元崖门海战历史研讨会,来自新会本地及海内外共40多名专家学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宋元崖门海战的历史文化价值。 研讨...
为纪念宋元崖门海战735周年,9月11日至12日,新会区举行宋元崖门海战历史研讨会,来自新会本地及海内外共40多名专家学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宋元崖门海战的历史文化价值。 研讨会上,江西省著名宋史研究专家王立斌、新会区博物馆馆长林文斌、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总经理何艳芳以及赵氏、张氏、苏氏、伍氏、马氏、温氏等宗亲学者分别作了主题研讨报告。林文斌所作《新会崖门水下考古20年回顾》报告引发广泛思考...
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 “中国考古01号”救生艇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9月4日,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出发赴辽宁丹东港执行其首个水下考古调查任务。此次考古任务主要针对海底沉船遗址进行重点调查,业内专家认为此次水下考古船的首航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 9月4日,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出发赴...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美国打捞公司近日发布报告称,该公司自4月中旬开展的“中美洲”号水下考古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报道称,截至目前,打捞公司已经从“中美洲”号上捞到2900枚金币、45块金砖。除此之外,在沉船上还发现了行李、手枪、怀表、老式照相机、早期照片等19世纪文物。研究人员还收集了沉船的木头样本,以便研究蛀虫是如何侵蚀船只的。 这艘名为“中美洲”号的古老沉船,长达85米。...
9月4日,“中国考古01号”在青岛举行首航仪式。 9月4日,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水下考古专用船“中国考古01号”在青岛举行首航仪式。其首航将赴辽宁省丹东港开展水下沉船遗址重点调查。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透露,这片水域与1894年甲午海战的发生地重合。 “中国考古01号”集调查、发掘、出土文物保护、展示等4项功能于一体,可续航1000海里,使中国水下整体技...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9月4日,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业船只“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在青岛首航。 记者在山东青岛中苑码头见到了这艘水下考古船,白色的船体上印有“中国考古01”字样。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中国考古01号”船的建成使用,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让我国水下考古专业设备装备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采用全电力推动动力方式,全长57...
9月4日,中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在山东青岛首航。这是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用船,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专业设备的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首航日,《人民日报》记者走进“中国考古01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体重980吨的“中国考古01号”虽然在海船中算不上大块头,但绝对称得上是“高富帅”。 中国考古第一船“武装到了牙齿” 4日,山东青岛中苑码头,中国首艘考古船迎来处...
9月4日,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业船只“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在青岛首航。该船以我国沿海与西沙海域为主要工作海域,可承担水下文化遗存的调查发掘、出水文物现场保护及小型的展览宣传等工作。
近日,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对黄骅市沿海23个村进行了水下考古调查。此次调查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一批从海下打捞上来的瓷器被认定为金元时期的文物。而这些瓷器与海丰镇遗址出土的瓷器相似,这为“海丰镇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北起点”的观点增添了新的佐证。 此次调查由黄骅市博物馆和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联合开展,历时20余天。据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领队雷建红介绍,此前在南排河镇后范村发现...
记者从河北省黄骅市博物馆获悉,经过20多天的水下考古调查,黄骅又发现一批海捞金元时期瓷器,这些瓷器的窑口、器型、年代都与这个市海丰镇遗址出土的瓷器十分相似。 此次调查由黄骅市博物馆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联合开展,旨在对黄骅市境内水下文化遗产所涉及的相关文化遗存进行摸底调查,以进一步了解掌握黄骅有价值的历史、水文及实物信息,为今后开展更深层次的水下考古勘探和发掘做前期准备。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