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水下专用考古船惊艳亮相 中国水下考古跻身世界一流
9月4日,中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在山东青岛首航。这是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用船,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专业设备的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首航日,《人民日报》记者走进“中国考古01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体重980吨的“中国考古01号”虽然在海船中算不上大块头,但绝对称得上是“高富帅”。
中国考古第一船“武装到了牙齿”
4日,山东青岛中苑码头,中国首艘考古船迎来处女秀。远远望去,停泊在岸边的考古船,白色的船身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船身上“中国考古01号”的字样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太阳鸟图案格外显眼。
这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首艘水下考古船,由国家文物局与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联合打造。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介绍,该船全长57.91米,型宽10.8米,型深4.8米,航速12节,自持力30天,建造资金近6000万元,主要工作海域为我国沿海及西沙群岛海域。
下午3时30分,伴随着一声鸣笛,考古船正式首航。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劈波斩浪。记者观察到,考古船的甲板在船后部,比一般船只更开阔,可供临时清理打捞出水物,甲板两侧有可以放下的舷梯。考古船设计师李水才介绍,以前水下考古要租渔船或海监船,考古队员直接从船上跳下水,有了考古船,队员可以从容地下水出水了。
甲板上还设立了折臂吊架,可将大体积的文物提取出海,吊架还可伸出船外五六米,以防文物与船体碰撞。船舷左侧悬挂着工作艇和救生艇,右侧为减压舱。“考古队员在水下工作时,体内的气体被压进身体的各个器官,减压舱可以防止这种潜水病。”李水才说。
从甲板进入船舱,两边是考古仪器室、食品储藏间、维修间、队员房间等。队员房间里有书桌、独立卫生间、网线接口、电视机和电话等,可谓一应俱全。
据介绍,为了探测水下遗址和沉船等文物,考古船还配备了水下考古动力船舱、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潜水工作室等。
“考古船原本的设计吨位为500吨,建成后,它的吨位却增加了近一倍。这主要是因为船上装载的各式各样专业设备实在太多了。”李水才说。门字吊、救助艇、减压舱、柴油发电机、小型冷藏集装箱……多达数十种的设备将整艘考古船“武装到了牙齿”。
据悉,考古船2013年4月正式开工建造,2014年1月,在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唐家沱码头进行了下水仪式。
可承担水下文化遗存的调查、发掘
此次首航,考古船将在丹东港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水下沉船遗址调查。之前,在丹东海域泥下3米处发现一巨大铁质体。经过调查队多次实地潜水搜寻,海床面发现局部暴露的木板、铁板、煤块、火药桶等零星遗存。
由于沉船整体仍埋于厚厚的淤泥下,其性质及保存情况仍不清楚。“此次专项调查采取水下抽泥方式,揭露出部分船体,并开展水下测绘、摄像等考古记录,明确沉船的泥中沉态、规模尺寸、保存状况,综合评估其整体价值,为开展下一步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柴晓明说。
这是考古船的首项任务。事实上,作为水下考古专业用船,该船装配多种水下考古专业设备,可承担水下文化遗存的调查、发掘、出水文物保护和展示宣传工作。
责任编辑:小赖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