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青岛首航

9月4日,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业船只“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在青岛首航。 “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采用全电力推动动力方式,全长57.91米、宽10.8米、深4.8米,满载排水量980吨,续航力1000海里,自持力30天,核定载员30人。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9月4日,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业船只“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在青岛首航。

      记者在山东青岛中苑码头见到了这艘水下考古船,白色的船体上印有“中国考古01”字样。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中国考古01号”船的建成使用,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让我国水下考古专业设备装备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采用全电力推动动力方式,全长57.91米、宽10.8米、深4.8米,满载排水量980吨,续航力1000海里,自持力30天,核定载员30人。该船以我国沿海与西沙海域为主要工作海域,船上配有考古仪器设备间、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潜水工作室、减压舱等设备,可承担水下文化遗存的调查发掘、出水文物现场保护及小型的展览宣传等工作。

      励小捷说,水下文化遗产是我国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保护好、研究好、展示好水下文化遗产,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布局逐步向滨海地区聚集,如何在大规模开展的海洋建设中保护好水下文化遗产,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认为,“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的建成使用,从本质上提升了我国水下文物考古与保护的能力,给考古人员提供了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仅确保了考古工作的安全,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后将担负起我国海洋水下考古的重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