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5日,大运河济宁段湖中运道水下考古启动仪式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南阳岛隆重举行。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水下考古中心主任赵嘉斌,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济宁副市长吴霁雯,市政协副主席陈颖,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美华,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出席仪式。孙美荣在介绍此次启动仪式时说,微山南阳湖中运道及其现存的利建闸因其历史价值高已经列为大运河申遗点。为了配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为微山南阳湖中运道申遗提供更加详...
中广网济南9月5日消息(记者桂园)京杭大运河湖中运道水下考古活动今天(5日)在山东省微山县启动,这是在京杭大运河沿线8省35个城市中首次进行的水下考古活动。据了解,京杭大运河流经山东省济宁市的运道总长度为587公里,沿途文物资源十分丰富。这次考古由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山东文物局的12名专家共同进行,活动将为期一周。
济宁运河故道启动水下考古 9月5日,大运河济宁段湖中运道水下考古正式启动,由国家博物馆(微博)、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的12名考古队员组成的考古队,正式进驻微山南阳古镇。他们将对一段9公里长的运河故道,开展国内首次运河水下文化遗产考古。 济宁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介绍,微山南阳湖中运道作为特殊的遗产类型,因其长期淹没于湖下,相关实物资料不足。以往,限于...
据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介绍,“南澳Ⅰ号”出水文物将突破3万件。 受强热带风暴“启德”影响,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打捞船“南天顺”前日回港避风,水下考古工作被 迫暂停。笔者了解到,“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工作预计将于下月完成。水下考古队员将在清理完古沉船文物后对船体进行测量。...
近日,海南省文物局发布消息称,在刚刚结束的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和执法督察工作中,考古人员新发现海南西沙群岛海域水下文化遗存12处。8月9日,记者从海南省文物局了解到,这些文化遗存还都是位于西沙海域10至30米的浅海区,随着资金和高科技装备的投入,南海水下考古有望向30至60米的深海挺进,并逐步延伸至南海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海域。 现代科技手段遏制盗采现象 海南省文物局副调研员黎吉龙告...
必备篇 水下考古资格要“十八项全能” 李钊毕业后最开始是进行陆地考古,2007年时参加水下考古培训后,开始转战水下考古。 李钊告诉商报记者,要成为一名水下考古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考古知识,还要具备水下考古资格,需要经过一番培训,入选培训班首先要具备考古专业能 力。另外,因潜水对人身体条件的要求,如不能患中耳炎、身体强健等,筛选十分严苛。培训班除培养队员水下考古...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始免费展出。展览展示了水下发掘的古代外销瓷器、文物及不断革新的技术设备,呈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20余年来在人才培养、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和学术研究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中国国家博物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水下考古工作,作为国内第一家从事水下考古工作的专业部门,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历经20余年的发展和建设,在中国...
三沙市所辖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拥有大量的文物遗址,是我国水下考古的“富矿区”,三沙市的设立,将给水下考古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推动南海水下考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海南省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每天都迎来大批的参观者,展出的古瓷器等出土文物展现了南宋时期我国在南海海域进行海外贸易的辉煌历史。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
7月11日,随着最后一批省外水下考古队员撤离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 沉船遗址水下考古2012年度发掘工作圆满结束。5月11日,“小白礁Ⅰ号”发掘项目正式启动,经过前期人员集结、海上工作平台搭建、水下考古设备调运以及相关手续办理等准备工作,6月4日开始进入潜水发掘阶段,7月11日圆满结束年度发掘。期间,共派员下水作业360人次、总潜水时间超过18000分钟,基本完成了遗址主体——沉船船体之上埋藏堆...
“健身球” “在第一阶段的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中,石狮的渔民提供多条线索,初步确定石狮附近海域有5处沉船疑点。” 昨日,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调查任务,并在石狮召开汇报会。记者获悉,第一阶段工作于6月6日启动,主要是对石狮、晋江的沉船疑点进行调查走访,调查最北的区域到达石狮的蚶江,最南的区域在晋江的东石。除了石狮以外,晋江...
东南网-石狮日报7月9日讯(记者 洪亚男)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进展顺利,昨日,考古队员们来到石狮市蚶江镇进行调查。在蚶江镇和永宁镇都有好消息传来。发现的出水瓷器年代久远,大部分产自唐、宋、明、清的民窑。 在蚶江镇,一名走船几十年的船老大一边吸着烟,一边回忆着在海上打捞瓷器的往事。在他记忆的深处,在石湖码头海域的海底有一条深沟,沟从石湖直通泉州后渚港,沟深约20多米,很多渔民曾经在此处捞起明...
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进展顺利,昨日,考古队员们来到石狮市蚶江镇进行调查。在蚶江镇和永宁镇都有好消息传来。发现的出水瓷器年代久远,大部分产自唐、宋、明、清的民窑。 在蚶江镇,一名走船几十年的船老大一边吸着烟,一边回忆着在海上打捞瓷器的往事。在他记忆的深处,在石湖码头海域的海底有一条深沟,沟从石湖直通泉州后渚港,沟深约20多米,很多渔民曾经在此处捞起明代的“国姓瓶”或者瓷...
本报讯(记者朱永安)“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水下考古成果展”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作为国博建馆百年纪念活动的组成部分,两个专题展览分别展现了国博的馆藏实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除部分瓷器展陈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外,展览特选了135余件中国古代瓷器,分为“颜色釉瓷艺术”“釉下彩瓷艺术”和“釉上彩瓷艺术”三部分展出,囊括了不同时期的名窑精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