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铜章收藏在沉闷了多年后,终于在近年来开始显山露水了,大铜章收藏队伍不断扩大。1979年中国诞生了第一枚大铜章。由于幅面较大,给设计师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雕刻师精雕细刻的深厚功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立体感强,层次丰富,线条…[全文]
现如今玉器收藏者越来越多,但由于买家缺少鉴别玉器的知识,吃了亏上了当买到假玉次玉。玉文化作为从古至今中国传统优秀品德的象征和标准,以及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美观稀有的特性,所以历来一直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宠爱和收藏。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全文]
有明一代,行草书最为盛行。早期倡导宋、元帖学,复古思潮盛行,“台阁体”泛滥;中期“吴门书派”崛起,以畅神适意,抒发个人情趣为宗旨,改变了书坛的沉滞状态,出现“天下法书归吾吴”的兴盛局面;晚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及个性意识的自觉,推动了行草鼎盛期的…[全文]
自秦修都江堰以来,四川水旱从人,号称天府,千年的繁荣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陶瓷业。不过自古蜀道难于上青天,个中精彩难为外人所知。四川瓷器中知名度较高的是邛崃窑,其实四川瓷器窑口众多,远不是一个邛崃窑就可以概括的。古代瓷器运输主要靠水运,瓷窑往往沿…[全文]
带钧是古代达官贵人用于束腰、钩挂衣领的饰物。带钩的结构由钧首、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柱和钩纽等组成。据考古资料显示,远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服饰中已经使用了带钩。带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物,带钩的用料十分丰富,有金、银、…[全文]
孙百安 1965年生,浙江慈溪市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现为慈溪市青少年官副研究馆员,慈溪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浙江省第五、第六、第七届花鸟画展,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浙江省书法60年新人展。论文《晋唐绘画的…[全文]
清代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李鸿章,是位晚清时期重要的人物。李鸿章字子黻,一字渐甫,号少荃,晚号仪叟。他所创办并主持的淮军与湘军,成为晚清政府生存的两大军事支柱;他亲手组建和开办的北洋海军与北洋水师学堂,成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历程中的开拓者;…[全文]
最近一两年经常学习和查看许多老师和藏友们关于南宋和元代官窑、哥窑的学术文章以及讨论,很有感触。在南宋官窑、南宋哥窑、元代官窑、元代哥窑的区分定性探索上,一直争论不绝。但多都是根据元明私方记载器物的史料本身来论证,却没有根据更为严谨的史料和结…[全文]
西坡遗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西坡村西北,坐落于铸鼎原南部。遗址东、西两侧分别为沙河的支流夫夫河与灵湖河,海拔456米~475米,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2005年4~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全文]
粉红色碧玺原石 在中国碧玺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典籍《石雅》之中:“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碧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碧,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