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五彩瓷及其历史发展
2014-08-19 11:33:45 来源:环球收藏网 已浏览次
在瓷器领域,有种五彩瓷,说的就是釉下五彩瓷。它器形精美,风格清新优美,工艺技法精湛,颜色艳丽多彩,精美绝伦。釉下五彩瓷是清末宣统年间的一个新品种,它烧制数量小,被誉为陶瓷艺术的高峰。
釉下五彩瓷是将多种着色剂绘画在瓷胎上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高烧成功。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新成就。它的问世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欢迎。在1907至1912年间,曾两次参加过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奖章。
从釉下三彩到釉下五彩
清康熙年间创制的一种釉下三彩(红、蓝、青三色),又称釉里三彩,其中的红和蓝分别利用了铜红色料和钴料着色,青为用氧化铁着色的豆青。三种颜色相互搭配,使釉下色彩更加丰富。
釉下五彩也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的绘画名师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的毕业生,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它集中了多种绘画方法的综合运用,但由于釉下五彩在高温下变化多端,烧成不易,因此历代传器佳作极少。
釉下五彩瓷的历史
早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釉下彩盘口壶,胎上通体用毛笔绘褐黑色纹饰,外罩青黄釉一次烧成。它证明了三国时期已有烧制釉下彩绘的工艺,开创了釉下彩绘之先河,为后世的釉下彩瓷打下基础。到了唐代,在四川的邛崃和湖南的长沙窑中,釉下彩绘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用彩以多色为主,以含有铜、铁、钴、猛等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绘出所需纹样,罩上透明釉一次烧成,呈现出褐红、褐黑、兰、绿、黄、紫等色彩。装饰纹样有人物、动物、植物、花卉、云气山水和图案画等。
另从杨州唐城遗址和浙江龙泉金沙塔基、绍兴翠环塔基中出土的青花瓷片看,证明我国在唐、五代、宋已烧制出釉下青花瓷。
上述种种,只属釉下彩绘瓷,还不属釉下五彩瓷,所谓釉五彩瓷,按古代陶瓷辞典解释为色彩繁多、色泽浓艳、五彩缤纷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