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的性质、取法、及意义
2014-08-18 16:59:17 来源:青少年书法 已浏览次
罗小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渭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书法师从吴振锋、沈之珍先生,现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书法高研班胡抗美、曾翔工作室。书宗秦汉,上追三代金文,于章草用功尤勤。入编由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主编的《共和国书法大系》等大典。
作品参展获奖情况: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全国首届草书大展二等奖,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一等奖,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展一等奖,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特等奖,全国第二、第三届隶书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等。
一、有关章草词语概说
章草之生发、形成及至鼎盛,人们不断地赋予其理想的审美理念及相关辞说。其发展至成熟过程此不赘述。相关称谓有隶草、草隶、汉草、稿章及章草,大致述说的是与章草相关或相类的概念,有其针对性与区别性。“隶草”:化古籀、秦篆的屈曲为方直,省减部件,有草意笔致,我们称为隶书或古隶。“隶草”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赵壹《非草书》:“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繁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此处“秦之末”之“隶草”,不是指以后成熟的章草或草书,隶书秦时称为草书。《说文解字序》说:秦烧灭经书,大发隶卒,初有隶书,以取约易,汉兴有草书。“草隶”:省减古隶或八分,初具草书意识与形态,接近后世成熟的章草,以敦煌《马圈湾木简》为代表。由隶直接演化为草书是不可能的,由正而行的草,之间有行书化的过程,为了和“二王”行书区别开,将其称为“古行书”,是籀隶笔意行书化的隶书,如《河西简牍》中的西汉简,《丞相御史律令》《甲渠侯官文书》及《王杖十简》等,直至《李柏文稿》《楼兰残纸》……
“汉草”是较宽泛的概念,与“草隶”称谓相仿佛。如西汉的《神乌傅》,东汉的《永元器物簿》《遂内中驹死》《东牌楼汉简》等,这些汉代墨迹展现活生生的、非常感性的及随机表现的笔墨语言,充满时代审美理念。“汉代的风格是庄严、雄浑”(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所以汉草表现着隶书的洗练和凝重,高古和朴茂。“稿草”“稿章”类似于现在认为的草稿,如《平复帖》者,文人间私下相闻之稿书,充分地体现真情实感,书写性很强,凸显了书法的文化核心。保持内在精神的平和而自然书写,是书法创作最为核心的问题。“稿草”“稿章”在缓和、轻松、和谐的心理状态下表现了自然闲适的艺术境界。
罗小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渭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书法师从吴振锋、沈之珍先生,现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书法高研班胡抗美、曾翔工作室。书宗秦汉,上追三代金文,于章草用功尤勤。入编由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主编的《共和国书法大系》等大典。
作品参展获奖情况: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全国首届草书大展二等奖,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一等奖,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展一等奖,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特等奖,全国第二、第三届隶书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等。
一、有关章草词语概说
章草之生发、形成及至鼎盛,人们不断地赋予其理想的审美理念及相关辞说。其发展至成熟过程此不赘述。相关称谓有隶草、草隶、汉草、稿章及章草,大致述说的是与章草相关或相类的概念,有其针对性与区别性。“隶草”:化古籀、秦篆的屈曲为方直,省减部件,有草意笔致,我们称为隶书或古隶。“隶草”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赵壹《非草书》:“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繁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此处“秦之末”之“隶草”,不是指以后成熟的章草或草书,隶书秦时称为草书。《说文解字序》说:秦烧灭经书,大发隶卒,初有隶书,以取约易,汉兴有草书。“草隶”:省减古隶或八分,初具草书意识与形态,接近后世成熟的章草,以敦煌《马圈湾木简》为代表。由隶直接演化为草书是不可能的,由正而行的草,之间有行书化的过程,为了和“二王”行书区别开,将其称为“古行书”,是籀隶笔意行书化的隶书,如《河西简牍》中的西汉简,《丞相御史律令》《甲渠侯官文书》及《王杖十简》等,直至《李柏文稿》《楼兰残纸》……
“汉草”是较宽泛的概念,与“草隶”称谓相仿佛。如西汉的《神乌傅》,东汉的《永元器物簿》《遂内中驹死》《东牌楼汉简》等,这些汉代墨迹展现活生生的、非常感性的及随机表现的笔墨语言,充满时代审美理念。“汉代的风格是庄严、雄浑”(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所以汉草表现着隶书的洗练和凝重,高古和朴茂。“稿草”“稿章”类似于现在认为的草稿,如《平复帖》者,文人间私下相闻之稿书,充分地体现真情实感,书写性很强,凸显了书法的文化核心。保持内在精神的平和而自然书写,是书法创作最为核心的问题。“稿草”“稿章”在缓和、轻松、和谐的心理状态下表现了自然闲适的艺术境界。
三、章草取法
极具古法的章草,内在精神的丰富性、表现语言的独特性、情感表达的抽象性都很强,易上手而难提高,不像行草那么任情恣性,易于表情达意。章草欲逾越古人,自出新意殊非易事,且不易写大,自古以为“章不过寸”。进入章草古典之门,不可不知王蘧常,王师法沈曾植。沈教诲其云:习书要独辟蹊径,行草书唐后已被人摹滥,难以出新,找源头,习章草,学汉碑。此语可谓金针度人。王蘧常之于章草的意义:以汉碑、《爨宝子》《爨龙颜》笔法为基,方圆并用,挫笔涩行,其夸张、绞转之法是对传统意义上中锋用笔的丰富和发展,斩金切玉,惜墨如金,力戒柔媚与轻滑。其次是能把字写大,章草写大不易,做大字楹联尤难。而王蘧常之笔意丰实古厚,提按顿挫,方圆兼施,其大字章草可谓对章草的极大丰富与开拓。“大成若缺”,任何艺术发展至极致,个性的凸显相伴而来的是共性的瑕疵,王蘧常也不例外。虽然有来自东瀛对他的赞语:“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余以为王蘧常章草的局限性在于私撰草法,该加不加,该减不减,违背章草生成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借鉴篆法,以篆入草,曲屈环绕,古拙有余,时美不足,一味地强调使转顿挫而少提按,用笔结字流于程式化。习之弃之,再上追汉晋古法,终上大道。
《急就章》的正大朴实,温文尔雅;《出师颂》的笔丝流荡,飘逸自然;《月仪章》的古逸清刚,娟秀隽永;《平复帖》的古厚朴茂,简约玄远……汉晋章草法帖很多,度其性、寻其情,择其好恶,持之日久,必入章草堂奥。
我们不断地、深刻地与古人对话,感受章草鼎盛时期的书写特征,时时抚摸古人的前腹后背,感知其体温及真实存在性,深入《急就章残纸》、《急就章汉砖》等文字书写、刻画遗迹,可以接近、走进、恢复、强化古典的文化状态。剖析章草本质,领会章草核心精神,演绎自然纯正的章草书写本质。
四、章草的表情达意
无论是章草还是小草、大草,在创作(书写)中由无数个二元矛盾相生相发,达到矛盾统一、自然和谐,亦即阴阳关系。小草与大草注重的对比关系包含大小、粗细、欹正、浓淡、行气摆动等元素,因节奏、墨色而产生块面变化、虚实激荡的整体图式,强调情感的外化和空间留白的对比,故而更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章草则弱化以上多种对比关系,注重内在的变化,忘掉自我,忘掉自己的情绪波动、思维起伏,更能“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语),是心动、神动、灵魂在动。汉代的崔瑗,后世称尤善草书,师法杜度,“善草书”,指的应是章草。张芝取法崔瑗、杜度,书艺大进,后世誉为草圣,以上诸贤皆为章草大家,且有法帖传世。所以崔瑗的《草书势》,应该是指章草之势。这篇历史上最早的书法论文,讲述了草书的起源、产生及他对草书艺术的感受。择其两点述之:“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这句话讲静与动的关系,外静而内动。兽踮起脚,鸟耸起身子,却没有飞走离去;狡兔受惊,将奔驰还未能为之一跃。形象的比喻,给人强烈的时间艺术的动感美。“畜怒怫郁,放逸生奇”,把壮盛之气、不畅之情蓄积不发,就会表达出奇异的景象。“致虚守静”(老子语)大致若此,也是我们常说的以平常心写平常字。托尔斯泰说得好:当你得意的时候,你的灵魂就被上帝派来的狗叼走了。
章草所追求的是敦厚、高古、冲淡、玄远的审美理念及内在精神。“厚”包括用笔的丰实、结字的纯和、气韵的高古。高古者,心态有古情,笔致有古韵,气象有古意,人古字自古。就精神层面而言,精和神分开看,“精”是准确、到位,是法则,溢而为“神”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