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维城是干隆十年(1745年)科举考试的一甲一名进士,以“状元郎”的身份被授翰林院修撰。由于他出众的才华,不久即奉命在南书房行走,成为天子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他又擅长丹青,受到皇上器重,经常随驾出巡各地。 最近几年,清宫画家的作…[全文]
唐天宝五年龙钮铜梵钟 1979年9月间,江西萍乡大屏山煤矿职工在修路基时,于矿山脚下的小河坑里发现一件刻有“唐天宝五载……”铭文的铜梵钟。该铜梵钟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属国家一级珍贵文物,江西共有两件,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萍乡博物…[全文]
金银摆件《九龙酒具》 扬州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尤其是江都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更是出类拔萃。1972年,江都金属工艺厂在江都仙女镇筹建,一批技艺精湛的工艺师会聚一起,他们全面地继承了我国古代金银器传统工艺,设计制作了一批以金银铜…[全文]
汉代针刻如意勾云纹漆罐 现藏于扬州博物馆的“汉代针刻如意勾云纹漆罐”于1985年在扬州邗江姚庄汉墓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的漆器100多件,这其中,以这件“针刻小漆罐”最为罕见。 针刻纹路细如毫端、形如…[全文]
凤柱斝铸于商代晚期,原器通高41厘米,口径19.5厘米,重2.9公斤,1973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西周墓中,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同墓葬出土青铜器共35件,凤柱斝是其中最为精美的。该斝侈口,口沿立双柱,三个三棱锥足,器底略…[全文]
文人画理论的完善 在宋代, 文人士大夫们本来将绘画视为小道,仅仅是游于艺,但在绘画当中蕴含着无比的力量,同时由于皇家的推崇, 文人对绘画的品评就逐渐兴盛起来。在北宋中期文人士大夫对于文人绘画观的品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苏东坡为首的文人…[全文]
陕西省岐山县的贺家村、礼村、凤雏一带是周原遗址的中心。在这块周文化的发祥地上,历来出土的铜器很多,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而1967年于贺家村出土的铜牛尊是这其中的佼佼者。铜牛尊出土于贺家村东北部一个约半米深,面积约0.5平方米的方形竖坑窖藏…[全文]
郎红釉又名“牛血红”,创始于十八世纪景德镇窑,是我国传统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郎红釉以铜为着色剂,在平焰窑中,用松柴还原焰高火度(1300’C以上)烧成。传统的郎红釉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作品非常困难,故民谚有“…[全文]
据文献记载,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烧制出钧红釉瓷器,最初被河南禹县钧窑所烧制,故称“钧红”。钧红釉瓷器属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铜红釉品种,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自元代后,禹县钧窑日渐衰落,至明初已不能烧钧红釉瓷器了。值得庆幸的是,…[全文]
汪镛《杜鹃百合图》 汪镛《杜鹃百合图》局部 汪镛,清代书画家。初名铭,字笠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清时期,松江地区人文荟萃,书画鼎盛。汪镛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影响,青少年时就在艺术上取得一定成就。稍长,师从玉壶山人改琦,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