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玲珑曼妙:浅绛彩陶瓷画盘

    在晚清浅绛彩瓷器中,有一种形状各异的盘子。关于她的名称,专家和学者们各有不同。《浅绛彩瓷画》的作者陈建欣先生称之为“什锦盘”,《谦益堂藏瓷》的作者熊中荣先生则称之为“博古器”,但更多的大众收藏者称之为供盘。而安徽黄山的晨欣先生则称之为画盘。…[全文]

2014-08-15 13:16:29

郑板桥书画独创风格赏析

    郑板桥《梅兰菊竹》 他学习前人,注重领会画理神韵,不受技巧成法的羁绊。“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俱足也。”文与可是画竹大家,也是他师法的重点,对他的胸有成竹,郑板桥大反其道,提出胸无成竹。在他看来,有成竹无成竹…[全文]

2014-08-15 13:14:25

八大山人赝品画作类型分析

    八大山人 近年来,八大山人的山水画成为收藏界追逐的热点。记得2004年,一幅八大山人《仿董源山水》在北京拍出286万元,人们已感到十分震惊;2009年6月一幅八大山人《仿倪云林山水》就创出了8400万元的天价。此后,各地拍卖会上不断…[全文]

2014-08-15 13:12:56

青花瓷的历史变迁和款识分类

    【历史】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干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全文]

2014-08-15 13:08:45

中国书画鉴赏中要注意历史时代气息

    宋徽宗鉴赏并亲自题字的韩干《牧马图》 在5月12日中国嘉德春拍上,李可染的《韶山》画作拍得1.24亿元,创出2012年春拍的新高。该品首次出现在嘉德拍卖会可追溯到1996年,16年前以154万元成交。为什么在经历16年后能拍出如此高…[全文]

2014-08-15 13:06:39

古代书画鉴定中的两要素:材料和笔墨

    唐寅 《立石丛卉图》立轴纸本水墨 纵52.6厘米 横2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材料与笔墨,是形式和形象的关系。材料是“死”的,笔墨是“活”的。前者易言传,后者难意会。原因很简单,对于“死”的东西,只要有充分的时间,科学的分析,…[全文]

2014-08-15 13:05:14

中国古代金铜佛像鉴别

    鉴定的最初基本功和最起码的鉴定要素就是读书。中国古代金铜佛像包括古代史、佛教史、雕塑艺术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越深越丰富,鉴定入门就越容易。老古董商鉴别铜佛像,没有科学仪器测定,仅凭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舔,即通过感官之视觉、触觉、…[全文]

2014-08-15 13:03:12

新疆和田黄玉辨析与品质级别

    新疆和田黄玉 其实在历史上黄玉曾超过羊脂玉列为首位。如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中说,“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指甘黄玉列为第一位,羊脂玉列为第二位。清人《清秘藏》在《论玉》中提到“玉色以红如鸡冠者为最,黄如蒸栗者次之、白如截脂者次之…[全文]

2014-08-15 13:01:42

水色古墨晕秋韵 山寿淡雅勾松云

    历史像一条素色的飘长时带,人们极致智慧勾勒出艺术的轨迹,形成一幅瑰丽无比的画面。时间催生离雨,当我们倚遍栏干,竟是无了情绪,回望身后烟云却隐遮来路,明灭忽见。古老的日晷仪,转过千百轮回,留下大量前人置身山水,仿若山河重现的诗词字画。 …[全文]

2014-08-15 13:00:14

竹兮清逸凝郑翁 节高劲笔兮寄情

    古人文人雅士予梅兰竹菊喻己情操,“菊,隐逸者也。”陶翁独爱菊;“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屈原以兰比己幽芳高洁;梅妻鹤子雅林翁;郑板桥爱竹,以物寄托情感,如插天盖地的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品节高尚,傲骨天成。…[全文]

2014-08-15 12:59:09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