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件编钟通体鎏金,金碧辉煌,其重达28.2公斤。体腔呈圆鼓状,下口平齐,仿自周代镈钟。平舞上设龙纹钮,精雕细刻,格外传神,每排枚之间为八卦纹,鼓部有一圈八个大而扁平的音枚,一面钲部为楷书“康熙五十四年制”,另一面钲部为楷书“蕤宾”,铭文外均有长方框,上置八卦形凸枚。此器制作之精丽、器型之规整、造型之大气,无不显示出庄严、华贵的皇家风范。
此尊造像身着菩萨装,站立在莲台之上,曲线优美,头上发髻高耸,面相端庄,头戴花冠,花冠由带火焰宝的莲花构成。耳际簪花,宝缯后扬,脸部泥金彩绘,眼睑下垂,表情深沉内省,宝相庄严。袒上身,佩饰璎珞钏环,下着贴身绸裙,右手结说法印于胸前,左手持莲花生于左肩,莲花间有一宝壶。右腿微曲,左腿站于莲台之上,脚踩仰状莲瓣,背光阴刻花纹,工艺精美。是一件精美的喀尔喀蒙古造像。
文殊菩萨在佛教中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有不同的法相,文殊代表着智慧,是最高品级的菩萨。这尊文殊菩萨高15.5厘米,头戴宝冠,佩饰项链、璎珞、钏环,双手结说法印,右手轻拈莲茎,肩有莲花盛开,上有宝剑,象征斩断一切烦恼,左手亦轻拈莲茎,肩有莲花盛开,上放经书,代表智慧佛法,全身呈三折枝形象,扭动腰肢,曲线优美,下着天衣绸裙,双腿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之上,莲瓣刻画细腻,瓣尖有祥云,台边...
这件王妃的封册为铜质髹金,是明朝王妃魏氏于1433年(宣德八年)被册封为王妃时的任命文书。封册每板长23厘米、宽9.1厘米、厚0.4厘米,重1839.8克。由2块等大的长方形鎏金银板扣合而成,板内铸有册文88字:维宣德八年岁次癸丑七月壬子朔,越三日甲寅,皇帝制曰:“朕惟太祖高皇帝之制,封建诸王必选贤女为之配。朕弟梁王,年已长成,尔魏氏乃南城兵马指挥魏亨之女,今特授以金册立为梁王妃,尔尚谨遵妇道,内...
簋,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此后,如明代的簋式炉为焚香用具,也可作为陈设供器,制作精细,造型典雅,具有浓厚的古韵。 鎏金工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技术,在青铜上鎏金的技艺发明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图中这件明代铜鎏金“云间胡文明制”款簋式炉,宽17.5厘米、高8厘米,该炉呈簋形,铜胎,薄体,以金...
法制网记者蔡长春法制网见习记者董凡超 由下地挥铲盗墓的“苦力”(指盗墓团伙中最底层人员)出手,几番倒卖至坐拥私人博物馆的“掌眼”(指盗墓团伙中的灵魂人物)手中,一件文物的市场价格陡升百倍。当这些不法分子陶醉在被盗文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中时,公安机关的恢恢法网早已织就,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历时16个月,行程60余万公里跨省追踪,一举打掉相互交织且组织严密的盗掘西汉古墓葬、倒...
尺寸:高37cm,底座宽22cm 质地:鎏金铜 时代:15世纪 (西藏博物馆提供) 不空成就佛是五方佛之一,代表毗卢遮那佛之“成所作智”,也代表能以大智慧成就一切如来事业与众生事业。此尊不空成就佛,头戴五叶冠,束发高髻,顶饰十字金刚杵,面相丰满端庄,神态静穆,双目清丽,眉间饰白毫,鼻梁隆正、双耳垂肩。该佛像身姿匀称而婀娜,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置于脐前结禅定印。赤足全跏 趺...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简称“提梁银罐”)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1970年10月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银器是上世纪唐代金银器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们不但全面反映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再现了大唐王朝的盛世风采以及雄浑博大的大唐文化,而国宝级的鹦鹉纹提梁银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 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或是皇帝炼丹之器物 提梁银罐的用途比较广泛,主要用作饮...
听说那件小熊是他的最爱,两英寸多高,青铜鎏金,西汉的古物,几十年来常置案头,朝夕相对。今年3月,纽约佳士得“锦瑟年华”专场一连五天拍卖大 藏家安思远(Robert H.Ellsworth)先生身后遗珍,青铜鎏金小熊是全场第一号拍品,估价二十万美元,场上竞争好几十轮,喊到两百四十万美元才落槌定音。这一槌惊住了 场内场外买家看客,也惊醒了寰宇之内多少冬眠懒起的金铜古熊。开古董店的小王说,那天之后至少有...
此对哥釉粉彩鎏金铜塑双耳瓶,通体粉彩局部描金,风格上结合了中西合并的优雅,粉彩的华贵,还有瓶口处醒目的鎏金铜塑装饰,结合相得益彰。瓶耳为鎏金铜塑美女造型,具有西方国家的特点,即起到装饰作用,又使整体风格趋向饱满。瓶肚处绘有造型复杂的纹饰,中西文化影响的纹饰特征有着类似的手法。整体风格饱满大气,正中不同于一般纹饰,绘有缠枝图样,兼具创作者的个人风格。足部坚实,同样有鎏金铜塑装饰。 哥窑瓷器以炉...
鎏金铜牛(图1、2),西夏,1977年出土于西夏陵区101号陪葬陵。现藏宁夏博物馆。模制浇铸成形,腹内空心,外表通体鎏金,造型生动,比例匀称,形象逼真,是西夏文物中的精品,工艺精湛,号称“西夏第一牛”,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 铜牛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重188公斤。中空,外表通体鎏金。牛屈肢而卧,双眸远眺,四肢有力,体态健...
鎏金银瓶,北周,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是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中国的具有萨珊风格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独一无二,号称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 银瓶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径12.8厘米,重1.5公斤。银质,表面鎏金,环形单把,把上方铸一头戴贴发软冠,高鼻深目的人头,面向瓶口,瓶口为鸭嘴状流...
这尊清初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高19.5厘米,堪称喀尔喀蒙古金铜佛造像的精品典范。据史树青先生主编的《金铜佛像鉴定》和金申先生所著的《佛教美术丛考》两书记载,喀尔喀蒙古亦称为漠北蒙古,主要指现在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范围,即由清代的喀尔喀部(八十六旗)组成的,行政中心在库仑(今乌兰巴托市)。漠北蒙古佛像的创始者为札纳巴札尔(1635—1723),他为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人,系土谢图汗兖布多尔济之子,阿巴岱...
精美的佛像让不少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究其原因,收藏佛像很多人首先是有信仰需求,然后才是投资保值的目的,在家中供奉一尊上品佛像更彰显身份。 清代铜鎏金绿度母像 相对于明代佛像的朴拙,清代造像大多做工精美,花纹繁复,颇有盛世之风。 这尊清代铜鎏金绿度母像高16.2厘米,宽9.3厘米。该造像半跏趺坐(bàn jiā fū zuò佛教术语,坐法之一)于莲座上,左腿横盘,右腿撇出,轻踏莲花...
这件战国时期的大型带钩,白银铸造,通体鎏金,整体长18.4厘米,宽4.9厘米,钩身铸出浮雕式的兽首和长尾鸟,兽首分列钩身前后两端,作相背的对称排列,形似牛首,而双耳作扁环状,长尾鸟居钩身左右两侧,亦作对称安排,体修长呈S形,盘曲逶迤回旋,尾部作歧出的分尾形,并以爪、尾反复虬结,点缀鸟体,使装饰效果突出。继而又在钩身正面嵌饰白玉玦三枚,玉玦表面线刻谷纹,三玦均排列在同一中轴线上,自前而后大小依次递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