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卢宅明清古建筑群修缮工程获“罗哲文奖” 上月底,市文物建筑修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志前往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暨“罗哲文奖”颁奖典礼。由该公司承担施工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古建筑群修缮工程,获得了2011年度“罗哲文奖”荣誉称号。据悉,全国仅10项古建工程获此殊荣。 修缮房舍280余间 ...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暨“罗哲文奖”颁奖典礼上,由临海古建筑工程公司承担修复的湖州飞英塔工程项目和古建公司经理黄大树分别获“罗哲文奖”荣誉称号。目前,该奖在全国仅授予10项工程和10位杰出人物,临海古建公司和黄大树是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和个人。 据了解,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从今年开始特设“罗哲文奖&...
■个人简介 1924年出生于四川宜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专家组成员、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和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名誉会长。 2010年8月,罗哲文和齐欣在大运河浙江省杭州段的遗产小道上。 山东省济宁微山湖运河航道 江苏省淮安清江正闸...
打了很多次电话才联系上罗哲文先生,联系上罗先生不容易,因为他一年中有2/3的时间都在外地出差,要知道总是在东奔西跑的罗哲文先生今年已经85岁了。85岁的罗哲文先生神清气爽,耳聪目明,走起路来步履稳健,腰杆挺直,说起话来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坐在他那间堆满了书的客厅里,谈起他钟爱一生的古建筑保护维修和研究调查工作,罗先生感慨地说:“我干这行已经干了68年了,现在还在为这个奔走,能做多少是多...
近来,两条消息引起了多方关注和争议。余秋雨故居该不该申请文保单位?刘禹锡的陋室该不该斥巨资扩建?这一系列事件背后隐含着怎样的文化悖论?专家这样评说―― 紧锣密鼓护老宅 关老爷当年被陆逊吕蒙所擒后遭孙权斩首,头颅献魏,身躯留吴,终与蜀国的衣冠冢分做三墓,有“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之说,如今三地皆有大规模的关陵和关帝庙。但已故名人并非都是身首异处的武将,很难像关老爷...
罗哲文,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学生。在东四八条专家论证中他获邀但因故未参加。他后来的书面意见是:情况不明,不好判断。因其态度不显锋芒,文保圈中人士将其归为专家组“温和派”的代表。 南方周末:东四八条项目暂停了,你怎么看这件事? 罗哲文:我不发表意见。 我没有参加会,我不了解情况。 南方周末:您后来提交的书面意见说,情况不明,不好判断。时间过去这么久,...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世人对香山帮营造技艺的最高评价。昨天,在蒯祥的家乡,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成立,这是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历经千年迎来的一次“新生”机会。让所有香山帮传人喜出望外的是,被誉为古建筑“泰斗”的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也出现在了协会成立大会现场。 罗哲文虽已85岁高龄,但看起来仍然十分精神。罗哲文是四川人,...
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前夕,罗哲文等21位为新中国文博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当选“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在北京受到表彰。 颁授荣誉证书现场,85岁的罗哲文教授一身便装,步履轻快,反应敏捷、利落。 “我从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社,师从梁思成先生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1950年调到文化部文物局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从事中国...
罗哲文 中国古建筑学家,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现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 张廷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有人批评我是温和派,其实我不是温和派,我是协调派。我曾建议国务院成立一个旅游协调小组,让有关风景名胜、文物、历史名城、旅游等负责人、专家坐在一起,协调解决。 ●我一贯主张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不能分开。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由文化部门主管,物质文化遗产由建设部...
85岁的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 “你们稍等,又有人来了。”85岁的罗哲文老先生穿过“严严实实”的房间和客厅,迎来了是日下午的第三批访客。 罗哲文生于1924年,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是梁思成、刘敦桢等一代宗师的门生。1946年开始,他先后供职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等单位,现任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
资料图片:八道湾胡同11号 近日,梁思成林徽因北总布胡同故居差点被拆,引发北京名人故居保护的争论。梁思成的学生、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和著名文保专家谢辰生等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对古建筑保护存在“重物不重人”的误区。 名人故居等古旧建筑保护堪忧 作为资深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指出,从历史建筑价值上来说,名人故居具有特殊意义,它是社会共同的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
图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追忆与梁思成、林徽因等古建筑专家的师生緣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同时我从事文物古建工作已有60多年。此刻,我不由地想起了培养我学习古建文物工作技能的老师们,特别是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恩师。 在中国营造社的学习与生活 我的老家是四川宜宾,那是个历史悠久、环境独特的城市,因金沙江、岷江等汇聚此处,被世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 上...
23日,国宝级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以建设“形神兼备、和谐完美”的城市文化为题,为“山西省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活动”第五期,做了历时两小时的专题报告。 罗哲文,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50年后,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
由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政府、无锡市文化遗产局承办的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无锡峰会10月27日在无锡凯宾斯基举行。近40名全国知名专家参加了本次峰会,并以“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复兴的思考与实践”为核心内容,围绕运河传统文化和城市现代文明相辅相成、文化遗产继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同步并举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当天上午的议程中,国家文物局...
■记者手记 年过八旬的罗哲文先生现在仍然很忙。时至今日,他还经常去外地,参与一些古建筑的保护活动。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记者才约到这次专访。在采访过程中,还不时有客人前来造访。而他家里所有的地方,都被书和资料所占据,供人坐下的空间极其狭窄了。 梁思成曾在“梁陈方案”中,主张全面保护北京旧城,并为此奔走呼号。最终,他没能使北京旧城摆脱被大肆拆除的命运,但在许多人心里,他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